【系列解读】淮北市2025年30项民生实事之农村黑臭水体治理
一、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的具体内容
为贯彻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关于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导各地组织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解决农村突出水环境问题,进一步增强广大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2023年12月26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水利部办公厅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指南(试行)>的通知》(环办土壤函〔2019〕826号),(以下简称《指南》)。
1、农村黑臭水体概念
《指南》明确:农村黑臭水体是指各县(市、区)城市建成区或城镇开发边界以外的行政村(社区等)范围内颜色明显异常或散发浓烈(难闻)气味的水体。
2、农村黑臭水体识别的具体要求:
1.明确水体面积。《指南》规定:原则上将水体面积200平方米及以上纳入农村黑臭水体排查范围,但群众反映强烈的黑臭水体,可不限于上述要求。
2.明确识别步骤。《指南》进一步明确,按照感官判断、公众评议、水质监测三个步骤,判断是否为黑臭水体。前一步骤可判定为黑臭水体的,则不进行下一步骤。
3.规定了不判定为黑臭水体的特殊情形。包括无污染源、仅透明度单项指标超标的水体;以及农村污水治理中作为污水收集、输运和处理系统的水体,如收集农村生活污水并输运至污水处理设施的加盖的村庄边沟等非管道收集系统形成的水体;本身作为污水处理系统一部分且运行正常的水体,如人工湿地、氧化塘等。
《指南》明确,原则上将水域面积为2000平方米及以上的黑臭水体(较大面积黑臭水体)纳入国家监管清单管理,水域面积不足2000平方米的黑臭水体纳入省监管清单管理。省监管清单中水体面积较大、治理难度复杂的黑臭水体,视情调整进入国家监管清单。
二、淮北市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基本情况
1.原“十四五”治理计划。我市纳入国家及省级监管清单中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共23条。截至2023年12月底,累计完成18条(2021年1条,2022年9条,2023年8条),面积约35万㎡。治理后,水体感官上无异味,颜色无异常;透明度、溶解氧、氨氮三项指标达到《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指南》中的指标值要求。
剩余5条列入2024年治理任务,面积约10万㎡。
2.省级推送疑似黑臭水体线索复核情况。2023年6月、11月,省生态环境厅两次向我市推送卫星遥感发现疑似黑臭水体线索402条。经现场排查和采样监测,判断属于黑臭水体121条,其中,濉溪县51条、相山区5条、杜集区38条、烈山区27条,全部纳入市级监管清单。
3.2024--2026年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2024年1月,省生态环境厅明确我市2024-2026年治理任务共126条(剩余5条+疑似线索复核121条)。其中,濉溪县53条、相山区7条、杜集区38条、烈山区28条;面积共约22万㎡。
三、2025年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情况
2025年,我市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43条,治理面积5.5万㎡。其中濉溪县任务20条,烈山区任务10条,杜集区任务11条,相山区任务2条。截至目前,完成24条,完成率55.8%。其中濉溪县完成16条,杜集区完成6条,烈山区完成2条。
四、主要做法
1.统筹推进。通过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纳入全市污染防治攻坚战、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考核和全市30件民生实事任务,不断压实属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监管责任,确保水体长治久清。
2.精准治理。因地制宜,制定“一水一策”方案。一是外源截污,采取“工程法”治理一批,打好基础。主要治理技术路线为“控源截污+清淤疏浚+工程治理”。比如,相山区渠沟镇大梁楼村朱蒙沟,治理项目被纳入相山区渠沟镇王引河支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措施主要包括河道清淤、截污、护岸等。二是内源治理,采取“管治法”巩固一批,重在管理。主要治理技术路线为“控源截污+清淤疏浚 +生态修复”。比如,濉溪县濉溪镇王冲孜村刘楼沟,阻断外源污染的基础上,开展清淤疏浚,排涝顺畅,稳定修复自然岸线。三是资源利用,采取“生态法”解决一批,做好长效。主要治理技术路线为“污水资源利用+水系连通+生态修复”。比如,相山区渠沟镇张楼村程阁村黑臭水体治理项目,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充分发挥第三方机构的技术和运营管理优势,采用三级消解技术将污水资源化,沟渠水塘连通将“死水”变活,构建“贝鱼草菌藻”立体生态修复系统,打造出一条适合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的“淮北”模式。
3.筹措资金。统筹乡村振兴、农村环境整治、生态修复等资金,指导县(区)将农村生活污水、黑臭水体治理与流域综合治理、资源产业开发相结合。濉溪县、相山区成功申报2024年省级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试点,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给予濉溪县、相山区各2000万元资金,今年均已开工建设,有力推动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
四、工作亮点
1.2024年5月31日至6月1日,全省农村黑臭水体和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时任省委书记韩俊、省长王清宪分别作出批示,副省长孙勇、覃卫国出席会议并讲话。
全省农村黑臭水体和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现场会在淮北召开,是对淮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鼓励和鞭策。站在新的起点,淮北市将坚决扛牢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高标准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高质量完成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任务,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2.2025年4月,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土壤中心领导一行莅临我市,实地调研相山区渠沟镇程阁村、瓦房村农村黑臭水体治理,以及烈山区烈山镇榴园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调研组对我市采用水系连通、“贝鱼草菌藻”、生态治理修复、以用促治等措施有效改善农村环境给予高度评价。
3.相山区政府被推荐在即将召开的全省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会议上交流发言。
4.2025年3月云南省厅来我市考察交流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
5.2025年4月安徽电视台、省厅宣教处来我市采访报道相山区渠沟镇张楼行政村程阁村、瓦房村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淮北程阁村治理农村黑臭水体》在5月26日《中国环境报》第004版刊发。
五、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相关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行业牵头作用,督促各县区政府认真落实主体责任,确保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有序推进。
二是加强统筹协调。结合年度治理任务,指导各县区科学安排工期,加快治理项目实施进度,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如期完成年度治理任务。积极推广采用“程阁村模式”,实现农村生活污水和农村黑臭水体治得好、管得住、长久清。
三是加强督查调度。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不断加大日常检查力度,对治理进展缓慢、水体返黑返臭的,予以提醒、警示、约谈,全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重点工作,变被动治理为主动治理。
六、本项工作进一步了解和咨询电话
淮北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环境科 0561-3887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