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子戏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淮北市文化旅游体育局 发布时间:2023-10-24 09:58 字号:

坠子戏,原名“化妆坠子”,是安徽新生剧种之一,它以曲艺坠子的曲调为基础,吸收京剧、河南曲剧、河北梆子唱腔和板式结构,是皖北地区传统地方戏曲之一。

坠子戏起源于中国曲艺、戏曲之乡安徽萧县,距今有100多年的历史。坠子戏的得名,是因为早期主要伴奏乐器为坠胡,坠胡俗称“坠子”。追其源流,可以上溯到20世纪初,当时,山东渔鼓坠子戏艺人南下萧县,或通婚,或招徒,逐渐在萧县定居。他们以传统的山东渔鼓坠子戏  和河南坠子戏为基础,融入京剧与河北梆子的锣鼓经,穿上戏装,增设布  景,同时又吸收豫剧、河南曲剧、河北梆子等剧种的唱腔和板式结构,称   为化妆坠子。一些化妆坠子民间戏班开始在乡间巡演。20世纪40年代,安徽萧县的民间戏班将皖北琴书、拉魂腔、梆子戏、花鼓戏的元素加入坠子戏中,形成了独立的剧种。单口坠子中的“蔓子活”与“段子活”逐渐改  编成“正本戏”和“小戏”。至此,坠子戏完全形成。

坠子戏属于板腔体,曲调包括平板、寒板、慢板、慢板连、快板、正十字、倒十字、三字锦、五字嘣,还有坠子腔的尖板、摇板等。演唱中,融入了大量淮北本地文化元素,具有鲜明的乡土特色。基本唱腔委婉抒情,长于叙事,花腔小调诙谐幽默,曲调优美;“大寒韵”以情动人,催人泪下。在表现形式上,有单唱、对口唱、多人分唱;唱词多为七字句,也有十字句。

伴奏乐器一般为简板和坠胡,后来增加了笙、笛、扬琴、二胡、低胡、大提琴等。伴奏音乐一般分为丝竹管弦类的“文场”和打击乐“武场”两类。

坠子戏的角色,主要分生、旦、净、丑四大类。

早期的坠子戏台词并不固定,很大程度上要靠演员之间的口口相传或者自我发挥,俗称“水词”,20世纪50年代,坠子戏完全形成后,才有了固定的台本和台词。

坠子戏的剧目,有传统大戏百余出,小戏、折子戏40余出,大、小现代戏50多出。历史剧有《列国》《金枪北宋》《云台中汉》《月唐》《隋唐》《杨家将》《呼家将》《张廷秀私访》《蹊跷案》《龙青海投亲》《曲公断》《何文秀》《香莲帕》《薛刚反唐》等;现代剧有《小飞娥》《刘巧团圆》《三封信》《五女卫星田》《雷锋》《王杰抢险》《丰收之后》《苦菜花》《茶埠游击队》等。大戏情节扣人,小戏生活气息浓郁,深受百姓喜爱。

坠子戏具有鲜明的淮北本土文化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深受淮北各地人民群众的喜爱。和诸多传统曲艺艺术一样,改革开放后,坠子戏的发展陷入困境:老艺人渐渐离开,青年人纷纷改行,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少。进入21世纪,坠子戏得到较好的保护与弘扬,《窦娥冤》《大脚娘娘选总管》《今天是个好日子》等一大批优秀剧目被相继推出;大型坠子戏《故土情深》获得安徽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 奖;2008年,坠子戏入选安徽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