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民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10项暖民心行动2023年实施方案的通知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市能源局) 发布时间:2023-02-28 09:51 字号:

民生办〔20231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落实更多暖民心行动惠民举措,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经市政府同意,现将《10项暖民心行动2023年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要求,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压实责任,确保目标任务各县区各部门要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增强行动自觉,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暖民心行动。县(区)党委和政府要落实责任主体,设立工作专班,明确目标责任,安排专人跟进落实,确保事有人抓、责有人担。实行清单化、闭环式管理,加强调度督导,排好序时、抓好统筹、做好评价,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

、统筹协调,确保政策落地10项暖民心行动的牵头主管部门要切实承担起牵头抓总的职责,结合我市实际,梳理整合相关领域惠民政策,因地制宜细化完善具体措施,优化实施路径,确保暖民心成果在我市落地生根。要加强对县区的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健全市级抓统筹、行业抓指导、县区抓落地的分级分类推进机制,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

、精打细算,确保资金投入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共同作用,统筹考虑经济发展状况和财政负担能力,加强事前论证和风险评估,不喊哗众取宠的口号、不定脱离实际的目标、不作兑现不了的承诺项目布局要充分考虑服务半径、受益人口、年龄结构等因素,确保财政资金有效投入和公共服务供给质量。要拓宽资金筹集渠道,鼓励和引导市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到暖民心行动中来,形成多元化资金供给格局

、强化督导,确保实施质量建立健全民情反映机制和民主决策机制,把评价权、监督权交给群众,把群众满不满意、有没有得到实惠作为检验暖民心行动工作成效的关键。实行重点调度、清单管理、督查推进工作推进机制,充分发挥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密切联系群众的独特优势监督指挥棒作用,适时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开展暖民心行动督导调研,促落实、以促提升确保暖民心行动高质量推进。

、突出宣传,确保群众感受实施暖民心行动,不仅是要知民情、解民忧,更要通过这一行动,在全社会形成心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浓厚氛围。各县区各部门丰富宣传形式、拓宽宣传渠道、消除宣传盲区,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暖民心行动各项政策措施和惠民成效,方便群众快捷获得政策信息、全面知晓政策内容、公平享受政策红利在全市上下形成老百姓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到满意的舆论氛围持续不断提高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                                                                                 

淮北市民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3227

 

就业促进行动2023年实施方案


一、年度目标

2023年,力争全市100%社区达到省市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募集青年就业见习岗位2500个左右,开发公益性岗位2100个左右,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三支一扶等政策性岗位招录招聘计划不低于 1500个。高校毕业生留皖就业率达71%以上,市属院校本市生源在淮就业率达到40%。举办招聘会不少于350场次。全年开展补贴性培训46500人次以上,其中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9500人次以上。

二、推进举措

推进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实现三公里就业圈社区全覆盖,推动基层就业服务网格化管理、精准化服务、智能化共享,全部社区达到省市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标准。扩大社区就业岗位供给,鼓励开发更多灵活就业、新形态就业岗位,加大社区周边个体工商户等实体岗位摸排,及时精准推送给社区居民,促进社区居民家门口就业。

(二)促进重点群体稳定就业。落实百万大学生兴皖”“两强一增行动,按照《关于加快集聚产业人才推动五群十链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淮办发〔202128号)等文件规定,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供给,落实大学生住房政策、生活补贴等,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购房后给予补贴。募集青年就业见习岗位2500个左右,确保每一名有见习需求的未就业毕业生都能够参加见习活动。开发公益性岗位2100个左右,确保有需求的未就业毕业生都能参加见习活动,确保有需求且符合条件的困难人员都能安置公益性岗位。加强脱贫人口、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帮扶,确保务工就业规模总体稳定。组织开展退役军人、残疾人就业服务月活动,举办专场招聘会,拓宽就业渠道,精准提供创业指导、就业援助、职业技能培训等服务,促进退役军人、残疾人高质量就业。

(三)强化企业招工用工服务。落实两保五对接”“三级三方服务千企行动,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建立重点企业白名单制度,落实用工包保责任制。落实援企稳岗政策,鼓励企业点单,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培训机构上菜。发挥市内、外劳务协作机制作用,常态化开展劳务对接活动。依托安徽公共招聘网,健全运行机制,提高岗位供需匹配的有效性。启动高水平技师学院、优质技工学校和高水平专业创建,精准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新增技能人才16000人。

(四)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开展高标准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行动,强化市场日常监管和劳动保障监察行政执法。围绕重点群体和重点行业,实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稳就业促就业行动。组织职业指导进校园、进社区等,开展求职能力实训试点,指导青年群体、就业困难人员等合理设定就业预期。发挥人力资源产业园作用,为企业提供就业介绍、人才评价、高级管理人员引进等多方位、多层次的人力资源服务,满足企业的招工引才需求。常态化开展四进一促稳就业活动,组织实施公共就业服务专项行动,举办“2+N”特色招聘会。面向重点群体、用人单位、园区、高校等分类宣传就业政策及服务信息。

三、支持政策

(一)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奖补。力争1-2个县区获得省认定的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100万奖补资金,用于落实就业创业政策支出。

(二)三公里就业圈就业补贴。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对运营机构组织重点群体稳定就业、灵活就业的,根据就业人数,给予运营机构 300—500 //人的稳定就业服务补助、100 //人的灵活就业服务补助。对运营机构、就业帮扶车间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根据就业人数,给予运营机构、就业帮扶车间 400 //人的就业援助服务补助。各项补助从就业补助资金列支,具体补助标准按照淮北市购买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指导目录执行。

(三)公共招聘服务平台补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第三方运营机构改造、维护、运营公益性全市公共招聘服务平台,以实现稳定就业人数为标准对运营机构进行业绩考核并给予补贴,各项补助从就业补助资金列支,具体补助标准按照淮北市购买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指导目录执行。

 

点工作任务分工

 

 

重点任务

单位

1

推进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力争全市100%社区达到省市三公里充分就业社区标准。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市财政局及各县(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2

引导高校毕业生留皖就业,高校毕业生留皖就业率达71%以上,市属院校本市生源在淮就业率达到40%

高校、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3

开展求职能力实训试点,实施青年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募集青年就业见习岗位 2500个左右。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国资委)、市工商联及各县(区)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4

开发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开发公益性岗位 2100个左右。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卫生健康委及各县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5

加大政策性岗位和国有企业岗位开发, 机关事业单位、 三支一扶等政策性岗位招录招聘计划不低于 1500个。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国资委)、市民政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6

强化企业招工用工服务,落实两保五 对接”“三级三方服务千企行动,举办招聘会不少于350场次。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及各县(区)政府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7

提高技能人才供给,开展补贴性培训 46500人次以上,新增技能人才16000人。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

 

 

 

 

 

 

新徽菜·名徽厨行动2023年实施方案

 

一、年度目标

2023开发特色徽菜品种专项标准3-4项,开展徽菜师傅技能培训不少于1400人次,其中新增徽菜师傅不少于1000人。推动构建技能培训有平台、厨师队伍有人才、创业街区有人气、名厨名店有特色的餐饮产业格局。

二、推进举措

完善优化培训项目。结合群众意愿、地域特色、饮食习俗、产业业态等因素,梳理群众认可度高、就业创业带动性强、代表本地饮食文化特色的地方美食,新遴选认定具备开发为专项能力标准的徽菜师傅培训项目5个以上,并于6月底前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备案。

(二)动态更新承训单位。结合学员满意度,对现有定点培训单位进行综合评估,动态更新培训单位名单并及时公布,同时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备案。支持徽菜餐饮企业、商家和职业院校建设烹饪类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创新工作室,不断提升培训承载能力和培训质量,发挥技能大师工作室在烹饪类技能人才培育上的积极作用,培育更多烹饪类技能人才。

(三)不断扩大队伍规模。鼓励定点培训单位组织徽菜师傅培训结业学员参加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鼓励徽菜师傅申报参加中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等烹饪类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乡村民宿、农家乐等从业的徽菜师傅,可凭累计工龄申报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评价,组织开展烹饪类高技能人才研修班,提高徽菜师傅的职业技能水平,按规定兑现技能提升补贴。2023年组织评选10名“淮北名厨”,择优参评省级“徽菜名厨”。举办第二届“新徽菜·名徽厨”专项技能竞赛。持续推进“‘新徽菜·名徽厨’进基层”活动,不断提高行动的知晓率和满意度。

(四)加强就业创业服务。“2+N”就业人才招聘活动中,举办个性化、小型化专场招聘会,强化徽菜师傅创业企业用工服务。加大对徽菜师傅创业企业扶持力度,加强对门店的经营管理、品牌建设、市场拓展、风险防控等培训,提供政策咨询、开业指导等“一条龙”孵化培育服务。鼓励新建、改建或共建一批特色突出、设施齐全的徽菜师傅创业街区,吸引更多徽菜店铺入驻运营,对创业带动就业效果好、群众满意度高的创业街区予以奖补。

(五)打造徽菜文化品牌。构建徽菜餐饮产业标准化体系培育徽菜龙头企业。鼓励徽菜美食企业开设连锁店、加盟店。推进“新徽菜·名徽厨”行动与“皖美好味道·百县名小吃”的衔接融合,多形式、多角度宣传淮北传奇美食,适时组织开展“淮北厨王”大赛,继续深化“皖美好味道·百县名小吃”宣传推广活动,组织开展淮北美食进景区、进机关、进家庭活动。积极创建特色美食街区,开发特色旅游线路,打造特色美食村。积极推介徽菜文化品牌,鼓励徽菜师傅出淮就业、自主创业、技能兴业。

三、支持政策

(一)落实培训补贴。就业重点群体参加徽菜师傅培训和就业技能培训中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并培训合格的,按照300-1200/人的标准给予培训补贴,符合条件的发放生活补助。餐饮企业开展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根据培训合格人数,给予企业800/人培训补贴餐饮企业开展在职徽菜师傅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按照不同职业技能等级分别给予2000/人、3500/人、5000/人培训补贴。鼓励企业、院校、行业协会等开发或参与开发特色徽菜专项职业能力考核标准,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予以支持。

(二)强化创业帮扶。根据徽菜美食龙头企业开设连锁店、加盟店情况,按规定给予创业就业补贴。对管理规范、服务良好、场租优惠多带动就业明显的徽菜创业街根据在创业街区初创企业数,在3年期内,每户每年给予5000元孵化基地补贴。为重点就业群体创办徽菜创业项目,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对10万元及以下的个人创业担保贷款免除反担保要求。对于返乡农民工回乡开办农家乐、小餐馆按规定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

(三)助力品牌培育。2023年评选认定10名“淮北名厨”,颁发荣誉证书,给予2万元/人奖励,获评省级“徽菜名厨”给予3万元/人奖励。对市级徽菜师傅相关职业技能竞赛按规定给予补助。对初次参加专项职业能力考核及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按规定给予技能等级评价定额补贴,评价补贴直接补给实施评价的承训单位或委托的评价机构。


重点工作任务分工

 

序号

重点任务

责任单位

1

开展徽菜师傅技能培训、技能标准体系拟定申报、技能等级评价、专项职业技能竞赛和就业创业服务,开发徽菜专项职业能力标准3-4项;开展徽菜师傅技能培训不少于1400人次,其中新增徽菜师傅不少于1000人;争创省级“徽菜龙头企业”1家、“徽菜师傅创业街区”1个。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各县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2

持续开展特色美食、特色美食街区、特色旅游线路、特色美食村宣传推广。2025年,推出5条市级特色美食旅游线路,争创2条省级特色美食旅游线路,打造6个省级特色美食村。

市文化旅游体育局牵头,各县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3

推动徽菜企业连锁经营,新增徽菜连锁企业不少于3家,新增徽菜餐饮连锁店不少于12家。

市商务局牵头,各县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老年助餐服务行动2023年实施方案

 

一、年度目标

2023年,巩固提升已建成的231个老年食堂助餐点服务质量。考虑我市老龄化进程和助餐需求增加,新增城乡老年食堂助餐点不少于79个。

二、推进举措

盘活存量资源。整合利用现有养老服务三级中心、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社会办养老机构、特困供养机构敬老院等开展老年助餐服务,具备条件的开辟独立老年助餐服务场所,不具备条件的设立相对独立出入口和助餐区域。

(二)发挥市场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大中型餐饮企业运营老年食堂助餐点。支持大型连锁化餐饮企业利用社区门店开设老年餐桌。支持老年食堂助餐点在满足老年人助餐服务需求基础上,面向周边居民提供就餐服务。

(三)多元参与分担。鼓励公益慈善组织开设老年食堂助餐点,引导慈善组织、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等冠名捐助老年助餐服务,符合条件的享受税前扣除政策。支持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与社区联建老年食堂助餐点

(四)优化就餐流程。利用我建立的统一老年助餐服务信息系统运用科技力量实现人脸识别、数据化监管等助餐服务功能,提升老年助餐服务的便利性、多样性、智能性。采取刷脸刷卡的方式享受助餐优惠服务

(五)加强日常监管。各级民政部门会同市场监管部门、消防安全部门常态化开展联合巡查,督促老年食堂助餐点落实老年助餐服务食品安全、场所建设等工作指引和六公示制度,定期向社会通报监督管理情况,有条件的老年助餐点需安装全市统一的视频监控设备

三、支持政策

(一)完善设施配建。自然资源部门、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民政部门等联合督促将老年助餐服务设施布局纳入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划,严格落实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要求,开展城镇配套养老服务设施专项治理。

(二)强化资金支持。新建老年食堂、老年助餐点,省级原则上按照10万元、3万元标准予以一次性建设补助,不足部分由市、县市、区分担。三区老年人助餐补贴、运营补贴由市、区财政按5:5比例分担;濉溪县老年人助餐补贴、运营补贴资金由市、县财政按2:8比例分担。就餐补贴所需资金由财政部门根据我市老年助餐结算系统数据据实结算。

(三)落实减免优惠。对符合条件的老年食堂助餐点落实税费减免政策。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无偿用于开展老年助餐服务,在社区提供老年助餐服务的养老服务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享受居民价格。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对承租其房产开展老年助餐服务的主体给予租金减免。倡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居民提供自有用房开展老年助餐服务,并给予租金优惠。


重点工作任务分工

 

序号

重点任务

责任单位

1

统筹规划老年助餐服务设施布局

民政牵头,各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2

建设老年食堂助餐点,新增城市老年食堂助餐点不少于51个,新增农村老年食堂助餐点不少于28

民政牵头,各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3

培育助餐服务品牌,全培育发展老年助餐服务品牌3家。

民政牵头,商务配合

4

加强老年助餐服务日常监管,定期向社会通报监督管理情况

民政牵头,市场监管局和各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5

统筹做好资金保障,支持老年食堂、老年助餐点建设、运营,根据老年人经济困难程度等适当给予就餐补助。

财政牵头,民政和各县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6

对符合条件的老年助餐服务机构,落实税费减免扶持政策。

税务局、财政民政按职责分工负责

7

落实老年助餐服务机构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享受居民价格政策

发展改革委牵头,财政民政按职责分工负责

 

 

 

      

 

 

健康口腔行动2023年实施方案

 

一、年度目标

2023年,我市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含中医院,下同牙椅总数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再增加20%30%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以上服务人口超过2万的乡镇卫生院配备专职口腔医师,每万人口口腔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1.6人,医护比达到1:1应用口腔适宜技术不少于5项。

二、推进举措

加强口腔预防保健。实施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开展6—9岁学龄儿童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公益活动,覆盖30%的适龄儿童,窝沟封闭完好率达到86%。开展口腔健康教育进校园活动,6月底之前基本全覆盖,对幼儿园和中小学生开展年度免费口腔健康检查。将口腔健康知识作为婚前体检、孕产妇健康管理和孕妇学校课程重点内容逐步完善口腔健康监测机制,健全牙病预防体系,加强爱牙科普宣传。

(二)加大义诊宣传力度。要求县区、各相关医疗机构成义诊宣教专班,组织副高职称以上口腔科专家定期组织五进活动进行义诊宣教活动,并通过微博、微信、短视频等自媒体开展医患互动,进行科普宣传。力争10月底前覆盖全市所有的镇街道在淮北发布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号等媒体开设口腔健康专栏,推出加大正确刷牙、定期洁牙等口腔健康预防知识科普专题,多形式、多渠道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口腔健康习惯、提升健康口腔行动知晓率,强化工作动态、宣传信息报送工作,将群众健康口腔知晓率和满意度纳入县区及医疗机构年度目标考核。

(三)提升群众诊疗便捷度。公立口腔医院、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口腔科均开设午间、晚间门诊,实施无假日门诊和弹性排班。患者初诊后,复诊可直接在医生工作站预约。健全三级医院口腔科口腔专科医院对口帮扶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设口腔科或配备专职口腔医师。

(四)扩大口腔医疗资源供给。2023年底前,我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增加至少15张牙椅,设立1公立口腔专科医院,编制床位数不少于20张,编制牙椅数不少于30张,使我市口腔医院建设水平居于全省前列配备移动口腔诊疗车,开展口腔健康移动驻点宣传、诊疗,提升群众口腔健康意识,方便群众就医需求,增加城市口腔诊疗亮点,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口腔健康需求

(五)加强口腔专业能力建设。积极与国内和省内一流口腔医院对接,加强学术交流和专科联盟建设,打造皖北口腔医学高地。优化口腔医师招聘流程,引进高层次口腔专业人才,提高本科以上学历及中高级职称人员占比,做好口腔专业人员的培养和使用工作。在全省率先推动和规范口腔医师多点执业,促进不同级别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口腔健康人才合理流动。遴选我市、县有需求的口腔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安徽省健康口腔行动优培计划。并依托我市口腔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及三级综合医院口腔科,开展基层口腔医护人员专业技术培训不少200人。

(六)加强行业监督管理。按照《医疗乱象专项治理行动方案》(淮卫〔202222号)要求,开展不规范口腔诊疗行为专项整治,每年不少于2次。发挥市口腔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作用,落实和推广口腔专科医疗质量技术规范和相关规程。开展社会办口腔医疗卫生机构患者满意度调查,将社会办口腔医疗卫生机构质量管理纳入医疗质控体系,每年开展监督检查不少于1次。

(七)扩大医保支付范围。按照省医保局部署及要求,开展相关口腔种植体系统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降低种植体耗材成本,市医保局加大医保支持力度,按省局统一部署,扩大医保口腔疾病防治支付范围,及时维护信息系统。调整口腔种植相关医疗服务项目价格,做好相关口腔医疗服务项目价格管理。

三、支持政策

(一)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项目、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新增牙椅、公立口腔医院建设等。分配政府专项债额度用于支持公立口腔专科医院建设。

(二)实施定向培养。根据我市需求和省卫生健康委分配的计划数,每年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口腔医学专业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指导县区卫生健康委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协议书签订、在校学习关心关爱工作,增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职口腔医师数量。

(三)强化考核调度。发挥卫生健康委暖民心行动领导小组及健康口腔行动工作专班作用,指导县区、各相关医疗机构认真组织实施健康口腔行动,对进展滞后或工作不力的县区及相关医疗机构,采取通报、约谈等方式督促整改

 

 

 

 

 

 

 

 

 

 

 

 

 

 

 

 

点工作任务分工

 

重点任务

单位

1

加强口腔预保健,6月底前,健康口腔进校园活动基本覆盖;年底前,适龄儿童窝沟封闭项目覆盖30%的适龄儿童将口腔健康知识作为婚前体检、孕产妇健康管理和孕妇学校课程重点内容

卫生健康委牵头财政配合

2

健全牙病预防体系;成立义诊宣教专班,定期组织五进活动,开展全国爱牙日”“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大型义诊活动周等主题宣传活动,力争10月底前覆盖全市所有的镇街道,强化工作动态、宣传信息报送工作。

卫生健康委负

3

提升群众诊疗便捷度,公立口腔医院、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口腔科均开设午间门诊、晚间门诊,实施无假日门诊;进一步健全三级医院口腔科口腔专科医院对口帮扶机制。

卫生健康委负

4

设立1公立口腔专科医院;二级及以上综合医院(含中医院)牙椅总数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再增加20%;配备移动口腔诊疗车。

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委编办、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5

加强口腔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引进高层次口腔专业人才提高毕业生留淮就业率,优化口腔医师招聘流程;推动和规范口腔医师多点执业,促进不同级别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口腔健康人才合理流动;每万人口口腔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1.6人,医护比达到1:1

市卫生健康委、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6

加大口腔专业人员培训力度,组织有需求的口腔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安徽省健康口腔行动优培计划;开展基层口腔医护人员专业技术培训不少于200人;应用口腔适宜技术不少于5项。

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财政局配合

7

加强行业监督管理,开展不规范口腔诊疗行为专项整治不少于2;开展社会办口腔医疗机构质控督查不少于1次。

市卫生健康委负责

8

开展相关口腔种植体系统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降低种植体耗材成本,市医保局加大医保支持力度,力争扩大医保口腔疾病防治支付范围。

市医保局牵头,市卫生健康委配合

9

加大投入力度,支持健康口腔行动相关项目,分专项债额度用于支持公立口腔专科医院建设。

财政、各县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10

实施定向培养,根据我市需求和省卫生健康委分配的计划数,每年度实施农村订单定向口腔医专业医学生免费培养项目。

卫生健康委牵头办、教育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按职责分工负责

11

强化考核调度,强化对各县区、单位健康口腔行动落实情的工作调度和督导检查。

卫生健康委牵头单位配合

 

 

 

 

 

 

 

 

 

 

 

 

 

 

 

安心托幼行动2023年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2023年,全市新建成2个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各县区不少于30%的幼儿园开设2—3岁托班,全市新增托位2200个。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2000个。自春季学期开始,幼儿园延时服务实现有需要的幼儿全覆盖,家长按时接娃难问题基本解决。

二、工作举措

(一)加速推进普惠托育服务发展。城市新建城区、新建居住(小)区,按照每千人口不少于10个托位标准建设托育服务设施,与住宅同步验收、同步交付。落实《关于做好幼儿园举办 2—3岁托班工作的通知》要求,公办幼儿园举办的托班提供普惠性服务,新建和改扩建的公办幼儿园均开设普惠性托班,鼓励有条件的民办幼儿园开设普惠性托班。

(二)不断提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继续实施学前教育促进工程,新建公办园7所,鼓励县区政府收购民办园,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全部办成公办园,确保居住人口3000人以上的新建小区,至少配建一所不少于3个班建制的幼儿园。鼓励淮北矿业集团、淮北市人民医院等国有企事业单位和淮北师范大学等高校利用空置厂房、公共服务设施等资源举办公办幼儿园,现有国有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幼儿园要继续办成公办幼儿园,扩大公办园规模,面向社会提供普惠性服务。通过奖补等方式扩大普惠性民办园覆盖面。学前教育资源充足的区域,原则上不再审批新的民办园。

(三)保障幼儿园延时服务全覆盖。落实《关于做好幼儿园延时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坚持延时服务公益普惠,保障服务时间,提升服务质量。各幼儿园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幼儿成长规律,提供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服务活动,不得借延时服务开展 小学化教学,不得开展营利性活动。

三、保障政策

(一)保障服务经费。省级财政按照每个普惠托位1万元标准给予补助。各县区对公办托育服务机构,按照不低于600/·年标准补贴;对民办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按照不低于400/·年标准补贴。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不低于600/·年,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补助标准不低于400/·年。对提供延时服务的幼儿园按300/·年标准补贴。对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目标任务完成较好的县区,市级财政予以资金奖补激励。

(二)规范收费行为。落实《淮北市发展改革委淮北市财政局淮北市教育局淮北市卫生健康委关于我市托育服务收费管理工作的通知》,公办幼儿园全日托托育费最高每生每月800元,独立托育服务机构可上浮不超过20%;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全日托托育费最高每生每月1000元,独立托育服务机构可上浮不超过20%。坚决遏制托育机构过高收费和过度逐利行为。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群众承受能力和办园成本等因素,动态调整公办幼儿园、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收费标准。

(三)落实要素保障。指导托育机构按标准配备照护服务人员。持续落实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管理团队编制保障办法,多渠道补足补齐公办幼儿园师资力量。督促幼儿园等用人单位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制度,及时发放幼儿延时服务参与人员补助,保障托育服务从业人员薪酬待遇。非营利性幼儿园、托育服务设施用地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采取划拨方式予以保障。取得非营利性组织免税资格的托育机构,符合条件的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和幼儿园用电、用水、用气、用热执行居民生活类价格政策。


重点工作任务分工

 

序号

重点任务

责任单位

1

全市新建成2个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各县区至少新建成1个普惠性托育服务机构。

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2

各县区不少于30%的幼儿园开设2—3岁托班。

市教育局牵头,市卫生健康委配合

3

2023年春季学期,幼儿园延时服务实现有需要的幼儿全覆盖。

市教育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4

将公办幼儿园、非营利性民办幼儿园延时服务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落实幼儿园延时服务收费政策。

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教育局配合

5

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不低于600/·年、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补助标准不低于400/·年。对提供延时服务的幼儿园按300/·年标准补贴。

市财政局牵头,各县区政府、市教育局配合

6

对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目标任务完成较好的县区,在分配奖励补助资金时予以倾斜。

市财政局牵头,市教育局配合

7

在省级财政给予每个普惠托位10000元建设补助的基础上,不足部分由县、区级财政承担,市级财政给予一定的补助。对公办托育服务机构,按照不低于600/·年标准给予补贴;对民办普惠托育服务机构,按照不低于400/·年标准给予补贴。

市财政局牵头,各县区政府、市卫生健康委、市教育局配合

8

指导督促幼儿园等用人单位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制度,落实幼儿园延时服务参与人员补助办法,完善托育服务从业人员薪酬制度。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各县区政府、市教育局配合

9

加强公办幼儿园教师队伍力量,完善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管理团队编制保障办法。

市委编办牵头,各县区政府、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快乐健身行动2023年实施方案

 

一、年度目标

2023年,完成全市230个居住小区、133个行政村健身设施维修、改造、升级、补建;新建7个体育公园和口袋体育公园、4个百姓健身房、40公里健身步道,实施3个学校体育设施安全隔离项目改造,基本形成供给丰富、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健身设施网络。开展群众体育培训不少于3万人次,参加赛事活动人数不少于16万人次。

二、推进举措

(一)完善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已建小区全面维修、改造、升级或补建健身设施新建小区严格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面积不低于0.3平方米标准配建,纳入施工图纸审查,验收未达标的不得交付使用。对行政村健身设施,根据区域特点、乡土特色和居民需求全面改造升级。镇(街)负责健身设施日常维护、保养和管理。

(二)加快城市健身步道建设。将城市健身步道建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城市健身步道建设规划,按照《安徽省城市健身步道建设指南(试行)》,规范健身步道建设。启动城市健身步道断头路畅通工程,推动城市公园步道系统互联互通。

(三)打造城市近郊休闲健身网络。推进体旅融合,精心打造皖北川藏线徒步线路、红色骑行线路、自驾车营地、榴园冰雪项目等,依托中湖打造全市首个快乐健身公园,逐步形成山水相连、河湖贯通的近郊健身休闲康养网络。

(四)加强空间资源整合利用。利用城市空闲地、边角地、公园绿地、高架桥下、广场、老旧厂房等空间资源,以及可复合利用的人防、文化、娱乐、养老、教育、商业、社区用房等设施资源,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口袋体育公园”“百姓健身房等快乐健身驿站,配备直饮机等便民设施,与城市园林绿化有机衔接。落实学校体育场地开放补助办法,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推行一场两门、早晚两开,新建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严格按开放条件设计建设。鼓励以购买服务方式,吸引社会力量运营管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

(五)提升群众健身普及水平。推进市、县(区)两级科学健身指导中心建设和运营。推进科学健身指导和全民健身志愿服务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家庭。加强体育社会组织的引导和管理,将运动项目推广普及作为主要评价指标,推动社区体育社会组织建设,常态化组织广场舞、乒乓球、羽毛球、八段锦、武术等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培训,教会群众1-2项运动技能。

(六)积极培育品牌赛事活动。推进淮北国际马拉松、龙脊山越野徒步赛、汽车场地越野赛等市级品牌赛事,继续培育濉溪县农民篮球赛、相山区广场舞、杜集区迷你马拉松、烈山区冬泳等县区品牌赛事。办好各级全民健身运动会、社区运动会和市、县(区)、镇(街)篮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气排球、网球、广场舞六球一舞三级业余联赛。

(七)加强科学健身宣传指导。加强宣传引导,充分运用新媒体等手段,普及全民健身文化、宣传科学健身理念,营造全民健身氛围,全方位展示群众健身风采,讲好群众健身故事,增强群众健身意识,营造群众健身氛围。

三、支持政策

(一)争取多方资金投入。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项目资金、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体育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体育强省资金项目,支持全市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市及县区将有关资金需求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拓宽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体育设施建设。

(二)加大场地供给力度。市、县(区)将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年度供地计划。制定可用于建设健身设施的非体育用地、非体育建筑目录或指引并向社会公布,在符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前提下,鼓励以租赁方式向社会力量提供用于健身设施建设,租期不超过20年。

(三)落实各项优惠政策。落实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和《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与运营体育场地设施的意见》,依法依规在税收、房租、水电气等方面给予减免或补贴。落实学校体育场地开放补偿办法、公益性社会体育指导员补助政策。

重点工作任务分工

 

序号

重点任务

责任单位

1

根据《安徽省居民住宅区健身设施建设与管理指导意见(试行)》,结合淮北实际为居民住宅区配建、维修健身设施。对已建小区,维修、改造、升级、补建健身点230 个。对行政村健身设施,根据区域特点、乡土特色和居民需求,全面改造升级健身点133 个。

市文化旅游体育局牵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和县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2

将城市健身步道建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城市健身步道建设规划,按照《安徽省城市健身步道建设指南(试行)》,规范健身步道建设。启动城市健身步道断头路畅通工程,打通红绿灯阻隔,推动城市公园步道系统互联互通。

市文化旅游体育局牵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和县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3

利用城市空闲地、边角地、公园绿地、高架桥下、广场、老旧厂房等空间资源,以及可复合利用的人防、文化、娱乐、养老、教育、商业、社区用房等设施资源,新建7个体育公园和口袋体育公园,配建 4个社区百姓健身房。

市文化旅游体育局牵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和县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4

实施3个学校体育设施安全隔离项目改造,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推行一场两门、早晚两开。新建学校的体育场地设施,严格按开放条件设计、建设。落实学校体育场地开放补助办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鼓励以购买服务方式,吸引社会力量运营管理学校体育场地设施。

市教育局牵头,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和县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5

推动社区体育社会组织建设,常态化组织开展广场舞、乒乓球、羽毛球、八段锦、武术和类冰雪等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培训,教会群众1—2 项运动技能,培训不少于3万人次。办好各级全民健身运动会、社区运动会和市、县(区)、镇(街)三级业余联赛,参加赛事活动人数不少于16万人次。

市文化旅游体育局牵头,县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6

加强宣传引导,充分运用新媒体等手段,普及全民健身文化、宣传科学健身理念,营造全民健身氛围,全方位展示群众健身风采,讲好群众健身故事,增强群众健身意识,营造群众健身氛围。

市文化旅游体育局牵头,县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7

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项目资金、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支持体育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体育强省资金项目,支持全市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市及县区将有关资金需求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拓宽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县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8

市、县(区)将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用地纳入年度供地计划,制定可用于建设健身设施的非体育用地、非体育建筑目录或指引并向社会公布。在符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前提下,鼓励以租赁方式向社会力量提供用于健身设施建设的土地,租期不超过 20 年。落实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和《关于鼓励和吸引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与运营体育设施的意见》等文件要求,依法依规在房租、水电气等方面给予减免或补贴,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市文化旅游体育局牵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和县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便民停车行动2023年实施方案

 

一、年度目标

根据《安徽省民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10项暖民心行动2023年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民生办〔20231号)中全省便民停车行动任务及省住建厅工作安排,2023年度我市便民停车行动目标任务为市区新增停车泊位2万个以上,其中新增公共停车泊位2700个以上。

(一)年度建设任务分解

序号

单位名称

建设方式

任务数(个)

1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新增住宅配建停车泊位

11000

新增公共建筑配建停车泊位

5000

2

相山区

政府

老旧小区改造新增停车泊位

850

路内新增停车泊位

90

利用闲置地块改造建设独立运营停车泊位

720

3

杜集区

政府

老旧小区改造新增停车泊位

260

利用闲置地块改造建设独立运营停车泊位

300

4

烈山区

政府

老旧小区改造新增停车泊位

100

利用闲置地块改造建设独立运营停车泊位

380

5

市建投

集团

利用闲置地块改造建设独立运营停车泊位

1300

6

合计

20000

(二)重点工作任务分解

2023年重点实施扩容新增停车泊位、盘活存量停车泊位、加强停车管理秩序、建设城市智慧停车服务平台等任务,具体任务分解见《重点工作任务分工》。

请各单位按照任务分解要求明确目标任务、时间节点,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将实行月调度机制,请各责任单位及时报送工作进展。

二、推进举措

(一)发掘现有资源潜力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在符合规划、消防安全要求前提下,利用已有城市广场、车站、公园绿地、人防设施等基础设施进行停车设施的改扩建,并加强对老城区、学校、医院、商超等重点区域停车设施的改扩建

(二)加强智慧停车管理建立城市智慧停车服务平台,开发淮优出行”APP,完善城市智慧停车服务平台基础信息,加强智慧停车管理。结合皖事通平台,整合区域停车资源,精准服务停车需求,提升车位使用效率,方便市民及时使用。

(三)持续推进错时共享停车持续加强对2022年已公布错时共享停车泊位的管理,提高市民登记停放比例,提升停车资源利用效率;2023年鼓励更多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实行错时共享停车,全年新增不少于500个错时共享停车泊位

(四)加大宣传通过网站、报刊、微信公众号、自媒体等媒介对便民停车行动工作举措、工作成效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宣传推广,进一步扩大便民停车行动群众知晓率。

三、支持政策

(一)完善用地政策强化新建停车设施用地保障,充分利用城市边角空闲地块、中心城区功能搬迁腾出土地(调整用地性质)、城市公共设施新改建预留土地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自有土地增建停车设施;鼓励对原有平面停车场进行扩容改造,改建成立体智能停车场(库)。

(二)强化资金支持支持区域统筹、整体打包停车设施资源,发挥规模优势开展社会化合作,统一组织建设运营;鼓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探索提供基于停车设施产权和使用权的抵押融资、融资租赁等金融服务。

(三)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共停车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逐步推进停车设施建设产业化、市场化和多元化。优化公共停车设施项目规划、立项、招投标、建设、运营等审批程序。对小型停车设施项目和利用自有土地建设的停车设施项目实行备案制;对利用自有土地建设的室外立体停车设施项目,按照特种设备监督管理。

 

 

 

 

 

重点工作任务分工

 

序号

重点任务

责任单位

1

在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时,明确停车设施规划建设要求;根据《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导则》及要求,严格落实城市新建住宅小区停车泊位配建标准不低于1:1.1,新建医院、商场等公共建筑,按每百平方米1.1-1.5个车位配建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

充分利用城市边角空闲土地、中心城区功能搬迁腾出土地、城市公共设施新改建预留土地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自有土地应规划增建一定比例公共停车泊位,依法利用已有城市广场、车站、公园绿地、医院、中小学操场等地下空间,新建改建公共停车泊位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教育局、市交通运输局、三区政府

3

实施光明路游园人防设施平战结合工程,积极利用已有人防设施进行停车设施的改扩建

市国防动员办公室

4

2022年已公布错时共享停车的企事业单位加强管理,提高市民登记停放比例,提升停车资源利用效率

市机关事务管理中心

5

2023年鼓励更多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实行错时共享停车,全年新增不少于500个错时共享停车泊位

6

鼓励公共建筑、居住区等停车设施开放错时共享停车,引导居住小区的停车泊位白天对外开放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7

对现有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场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完成集中整治利用工作,积极盘活现有住宅小区地下停车场

8

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对人民路与南湖路交口、人民路与泉山路交口、人民路与长山路交口、人民路与鹰山路交口、泉山路与桓谭路交口等交口渠化改造;人民路、长山路等慢行系统完善

9

动态调整布设路内公共停车泊位,持续推广限时停车泊位,重点弥补医院、学校、老旧小区等车流高峰时段的停车需求,在不影响交通安全和车辆正常通行的基础上,新增300个限时停车位;合理施划停车泊位,允许居民在夜间、周末、法定假期等基本停车需求较大的时段限时停车

市公安局

10

梳理全市交通拥堵点,组织开展现场踏勘,进行交通量统计和分析,查找拥堵原因,制定交通组织优化方案

11

建立健全执法联动机制,依法查处违法停车行为,维护良好停车秩序

12

建立城市智慧停车服务平台,开发 淮优出行”APP,完善城市智慧停车服务平台基础信息,推进泊车智慧引导工作

城市管理局、市建投集团

13

按标准配建新建住宅和公用建筑充电桩配建标准。加快推动地下停车场建成运营充电设施,引领车辆地下停车。新建住宅配建停车位应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公共停车场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建设安装条件的车位比例不低于20%,并逐步推行临近车位共享多车一桩新模式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发展改革委、三区政府、市建投集团

14

强化新建停车设施用地保障,充分利用城市边角空闲地块、中心城区功能搬迁腾出土地(调整用地性质)、城市公共设施新改建预留土地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自有土地增建停车设施;鼓励对原有平面停车场进行扩容改造,改建成立体智能停车场(库)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三区政府、市建投集团

15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公共停车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逐步推进停车设施建设产业化、市场化和多元化。优化公共停车设施项目规划、立项、招投标、建设、运营等审批程序。对小型停车设施项目和利用自有土地建设的停车设施项目实行备案制;对利用自有土地建设的室外立体停车设施项目,按照特种设备监督管理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市场监管局

16

开展公共停车设施备案工作,制定公共停车设施备案标准和流程

城市管理

17

优化老城区公共交通资源配置,增加中小型新能源公交车,调整老城区交通路线,畅通微循环,减少公交盲区,减少私家车出行频次,探索试行40分钟免费换乘,提高公共交通的出行分担率,引导市民绿色出行

市交通运输

18

大力推进停车场建筑光伏一体化发展,利用可再生能源充电

三区政府、市建投集团

 

 

 

 

 

 

 

放心家政行动2023年实施方案

 

根据省放心家政行动2023年实施方案相关任务要求,为加快提升我市家政行业服务水平,实现家政行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年度目标

2023年,培训家政服务人员2万人次;员工制家政服务企业县(区)覆盖率超过100%;继续推行一人一码(牌)和星级认定工作;遴选5家市级优秀家政服务企业、30名市级优秀家政服务人员。

二、推进举措

(一)强化责任落实。以推进家政行业提质扩容为主线,建立家政服务政府、部门、企业三方责任体系,落实政府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聚焦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多措并举积极破解群众对家政服务不满意、不放心、不好找、不省心等问题,2023年新增家政服务人员3300人。列出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明确时限要求、牵头单位、责任单位,紧盯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完成。各县区要结合实际,加强重点工作统筹谋划,有序有力推进放心家政行动,促进家政行业高质量发展。

(二)压实目标任务。聚焦提升专业人员素质、引育市场主体、推进服务创新、推广家政信用平台等方面精准发力,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季点评、年评议问效机制,对工作开展有力、成效明显的县区表扬激励;对工作开展不力、成效缓慢的县区,采取发提示函、约谈等措施进行督促;重大问题报市委市政府。建立对口包保责任机制,重点强化工作统筹、全力推进、督促落实着力提高家政服务质量、扩大家政服务有效供给,从人员素质提升、市场主体引育、诚信体系建设、服务模式创新”4个方面有效解决家政服务消费不放心不省心问题。市商务局领导班子成员包保县区,推动县区建立相应包保机制,实地指导和联系督导相结合,做好日常督促检查。

(三)加强部门协同。明确部门职责,结合各自职能,发挥各自优势,形成闭环责任清单,保证规定内容做到位,自选内容出特色,不断建立健全放心家政工作网格体系。加强市场主体引育,联合市场监管、人社、民政、教育等部门,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岗前培训、回炉培训、拓展职业学历教育、开展技能等级认定和组织开展技能竞赛等进一步推动家政服务人员职业道德和技能水平明显提升。在规范行业管理,提升家政业经营水平,强化企业主体责任等方面,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力度,推动家政业走向规范化、职业化。

(四)强化要素保障。积极整合相关政策资源,用好用活各项政策扶持资金,对线上家政服务平台运营、家政服务品牌培育和员工制企业培育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组织对各县区放心家政培训情况、员工制企业推进情况、一人一码(牌)制度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和工作评估,推进放心家政行动落地见效。

(五)加强宣传推广。统筹用好各类媒体资源,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放心家政暖民心行动,不断提高群众知晓率。同时,在行业活动举办、标准化制定实施、线上家政服务平台运行、选树典型、品牌培育等方面做好宣传推广,提升行业认可度和从业人员职业荣誉感。

三、支持政策

(一)确保政策落实到位。加大市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落实淮北家政线上平台建设、家政从业人员培训、员工制企业发展、家政服务品牌培育、放心家政五进行动、家政行业技能竞赛、家政行业标准制定等方面财政支持政策,并积极争取省级政策奖励支持。

(二)鼓励县区实施奖补。各县区政府结合实际,配合出台员工制企业培育、培训奖补、遴选优秀家政企业和家政服务人员等支持政策,确保目标任务完成。

 

 

 

 

 

 

 

重点工作任务分工

序号

重点任务

责任单位

1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2023年岗前培训0.45万人次、回炉培训1.55万人次。

市商务局牵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总工会、市妇联,各县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2

拓展职业教育,2023年继续和学历教育0.05万人次。

市教育局牵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县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3

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推进产教融合,积极探索打造淮北政校企合作示范项目和家政就业培训基地。

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各县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4

组织开展2023年家政服务业技能竞赛。

市商务局牵头,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各县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5

扶强本土企业,加大员工制企业培育力度,县级覆盖率达到100%

市商务局牵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县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6

优化信用信息服务,建立信用管理制度,推广使用淮北家政线上平台。

市商务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7

基本建立标准体系,并持续完善

市市场监管局牵头,市商务局、各县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8

大力推行亮码(牌)上岗。

市商务局牵头,各县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9

引导创新服务模式,鼓励发展新兴服务,持续开展家政服务进社区、进物业、进学校、进医院、进养老机构等五进活动。

市商务局牵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各县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10

加大对淮北家政线上平台建设、家政从业人员培训、员工制企业发展、家政服务品牌培育、家政行业技能竞赛等方面的政策资金支持。

市财政局牵头,市商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县区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文明菜市行动2023年实施方案

 

一、年度目标

2023年,完成不达标菜市整治和改造提升任务20个,其中,城区菜市11个,镇菜市9个。

二、工作举措

(一)健全工作机制。淮北市商务局文明菜市行动领导小组加强与县区商务、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协作,组织现场观摩交流、互学经验做法。重点强化工作统筹、达标激励、督促落实。

(二)摸排梳理。对照文明菜市行动工作指引,在梳理2022年已完成整治和改造提升菜市基础上,再次摸排我市菜市基本情况,逐一确定是否达标,制定2023年整治和改造提升任务清单。针对任务摸排情况,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将年度任务分解到月,配合月通报确保序时完成年度任务。

(三)定期通报督查市商务局按月对各县区文明菜市行动进展情况进行调度,按季度进行通报。对工作开展有力、成效明显的县区,提请市政府进行表扬激励;对工作开展不力、成效缓慢的县区,视情提请市政府采取约谈等措施。

(四)强化工作协同。统筹工作安排,将菜市整治和改造提升与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县区在实施菜市整治和改造提升的同时,要做好临时过渡性安排,切实保障居民基本消费需求。

(五)实行对口包保。建立市商务局领导对口包保制度。每一个县区由一名局领导负责包保,至202312月底,原则上每季度不少于1次赴包保地区进行联系督导,实地指导文明菜市行动相关工作。县区商务部门要建立相应的包保责任制度,做好日常督促检查。

(六)动态组织验收。202312月底之前,完成本年度所有项目验收,并将验收合格项目报省级复核。复核通过后,依据《安徽省文明菜市行动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行奖补资金兑现。

(七)加大宣传力度持续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广泛利用报纸、网站、公众号、宣传板、电子屏、手机短信、公交视频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层次、无死角加大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八)强化示范带动。会同市文明办、市财政局每年认4个市级示范菜市,对示范菜市予以授牌,实行动态管理,通过开展标准化示范菜市考评工作,一是突出改造菜市硬件设施,推动菜市标准化。二是突出改观菜市卫生环境,推动菜市清洁化。重点是规范垃圾处理、加强清洗消杀、加强厕所保洁。三是突出规范秩序管理,推动菜市规范化。

三、时间安排

按照《安徽省文明菜市行动工作指引》要求,第一季度完成整治和改造提升任务35%,其中,城区菜市5个,镇菜市2个;第二季度完成整治和改造提升任务55%,其中城区菜市3个,镇菜市1个;第三季度争取全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基本实现全市菜市场干净卫生、清洁明亮、管理有序的文明菜市要求。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文明菜市行动,事关群众所盼,涉及千家万户,是最直接、最迫切的民生工程之一。各级商务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统一思想,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抓紧抓实各项工作,确保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落地见效、执行到位,确保文明菜市行动的各项目标任务按期完成。

(二)压实工作责任。建立菜市政府、部门、企业三方责任体系,落实政府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紧盯工作重点难点和薄弱环节,着力推动菜市开办者完善菜市硬件设施,提升管理服务能力。充分发挥镇街道、村社区)和菜市开办者作用,特别是调动菜市经营者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共同推动文明菜市各项工作落实、落细、落到位。

(三)加强氛围营造。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媒体宣传推介作用,集中宣传文明菜市行动的意义和要求,及时总结各地典型经验,鲜活做法,全方位,多角度加以宣传推广,在全市上下形成浓厚的老百姓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到满意的民生工程舆论氛围,不断提高广大市民的支持和参与度。


重点工作任务分工

序号

重点任务

时限要求

责任单位

1

制定2023年淮北市文明菜市行动实施方案。

20232月底前。

市商务局。

2

完善通风设施。

2023年底前全部完成。

各县区政府牵头,市商务局、市场开办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

健全排水系统。

2023年底前全部完成。

各县区政府牵头,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商务局、市场开办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4

完善服务设施。

2023年底前全部完成。

各县区政府牵头,市商务局、市场开办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5

规范垃圾处理。

持续推进。

各县区政府牵头,市商务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场开办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6

加强清洗消杀。

持续推进。

各县区政府牵头,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场开办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7

加强厕所保洁。

持续推进。

各县区政府牵头,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场开办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8

推行划行归市。

持续推进。

各县区政府牵头,市商务局、市场开办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9

规范停车管理。

持续推进。

各县区政府牵头,市公安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场开办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0

引导文明经营。

持续推进。

各县区政府牵头,市商务局、市场开办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1

加强市场监管。

持续推进。

各县区政府牵头,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场开办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2

营造良好氛围。

持续推进。

各县区政府牵头,市商务局、市场开办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老有所学行动2023年实施方案

 

一、年度目标

2023年,全市参与学习教育活动的老年人达到7.1万人左右(其中,线下学习4.8万人左右)其中,濉溪2.74万人,相山区1.9万人,杜集区1.27万人,烈山区1.19万人。

二、工作措施

(一)持续扩容增量出台《淮北市十四五老年教育发展规划》,确定“十四五”期间老年教育发展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保障举措。整合盘活存量设施资源,改善老年学校办学条件完成建设19所老年学校。鼓励有条件的国有企业、产业园区、社会力量依规举办或参与举办老年学校。优化老年学校资源供给,以农村、社区、养老机构等为重点,推动老年教育融入社会治理,共享党群服务中心、乡村文化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等文化资源。

(二)强化智慧教学。做大做强老年远程教育,推进老年学校智慧校园建设。依托淮北开放大学,改造升级老年教育网络学习平台和老年教育资源中心,各县区均建立网络学习子平台和资源分中心。加强老年智能教育,建设智慧生活体验场所,围绕老年人生活、就医、出行等智能技术应用难题,复刻模拟日常生活中的智能设施,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同时挖掘推广一批智慧助老工作案例、培训项目、课程资源。

(三)丰富教学资源。遴选、整合、开发2以上老年教育通用课程、特色课程,重点开发建设体现淮北传统文化、非遗文化、地方特色的精品课程和优秀教材。收集老年人学习需求,根据喜好量身定做设置课程。市委老干部局、教育、民政、卫健等涉老部门合作,挖掘本地资源、扩大供给,将老年教育与社区教育整合发展,把老年学校纳入“15分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让老年人出家门就能进校门

(四)建强师资队伍。依托高校、职业院校、老年大学等扩充老年教育师资库,建设1-2个老年教育教师培训基地,加强老年教育教师培训,建设一支符合老年学校办学需求、相对稳定、以兼职教师为主体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完善老年学校管理人员聘用制度。鼓励学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允许本单位职工(含退休)在符合有关规定、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到老年学校兼职任教并合理获取报酬。允许高校学生在不影响学业的前提下,到老年学校实习、任教并合理获取报酬。鼓励支持各县区开发增设公益性岗位,向高校毕业生购买服务,到老年学校任职。

三、保障措施

(一)落实财政补助政策。改建的公办市、县、、村四级老年学校,按财政供给渠道一次性分别给予不少于30万元、20万元、10万元、3万元的改造建设补助,市级老年大学按不低于300元/人、县(区)级以下公办老年学校按不低于200元/人年标准拨付人均保障经费。各县区政府举办的老年大学(学校)办学经费、专项经费纳入同级预算。

(二)加强监督考核。完善督查考核办法,定期对老年大学教学管理、教学活动等开展督导检查。指导各县区对照老年大学示范学校建设标准改善办学条件,积极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示范校,培育一批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制度健全、办学水平高、社会效益好的老年大学。

(三)鼓励社会力量办学。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出租转让国有资产,税收优惠,信贷支持等措施,引导支持社会力量规范举办老年学校。

 

 

 

 

 

 

 

 

 

 

 

重点工作任务分工

序号

重点任务

责任单位

1

扩大参与学习规模,参与学习教育活动的老年人达7.1万人左右。

各县区人民政府牵头,市教育局、市委老干部局、市开放大学按职责分工负责

2

出台《淮北十四五老年教育发展规划》。

市教育局负责

3

整合盘活存量设施资源,改善老年学校办学条件完成建设19所老年学校。

各县区人民政府牵头,市教育局市委老干部局、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市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市开放大学按职责分工

4

建立1-2老年教育教师培训基地。

市教育局牵头,市委老干部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开放大学、各县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5

遴选、整合、开发2老年教育通用课程、特色课程,重点开发建设体现淮北传统文化、非遗文化、地方特色的精品课程和优秀教材。

市教育局牵头,市委老干部局、市开放大学、各县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6

依托淮北开放大学,改造升级老年教育网络学习平台和老年教育资源中心。

市开放大学牵头,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县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7

开展示范校建设,创建一批示范老年学校

市教育局负责

8

鼓励有条件的国有企业、产业园区、社会力量依规举办或参与举办老年学校。

淮海集团、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基地、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各县区人民政府牵头,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国资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国家税务总局淮北市税务局、人行淮北中心支行、市开放大学按职责分工

9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支持开发增设公益性岗位。

市教育局牵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县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

10

各级政府举办的老年大学(学校)办学经费、专项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市财政局牵头,各县区人民政府按职责分工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