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税务总局淮北市税务局2024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计划
2024年,在省税务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淮北市税务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围绕“两个走在前列”目标,凝聚“税争锋·北奋百”奋进力量,以“五个提升行动”为重要抓手,谱写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淮北税务实践新篇章。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4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聚焦党建统领,政治机关属性更加显著。一是抓牢政治理论武装。严格落实“四个第一”制度,全年开展“第一议题”学习40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2次。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发放廉洁家书273份,开展廉洁家访19次,廉洁谈话20次。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和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舆论宣传引导主阵地。二是抓深政治机关建设。制定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措施9条,细化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涉及税务领域改革29项任务。对照税务总局党委巡视省税务局党委和省税务局党委巡察有关地市发现问题,开展自查自纠,整改问题11个。三是抓实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四强”党支部建设为依托,新设立2个党支部,完成15个党支部及机关党委、机关纪委换届选举。成立稽查联合党委、联合纪委。县级税务局参加上年度地方党建考核获得“好”等次比例100%。
(二)聚焦主责主业,职能作用发挥更加有力。一是紧扣“主业”谋方案。以“征管科技质量提升、社保非税管理提升、优化营商环境提升、风险分析防范提升、岗位能力素质提升”为目标,制发五个提升行动方案,压实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责任,序时推进,跟踪问效,确保全年重点工作高质量完成。二是紧扣“主业”建机制。建立组织收入责任共担机制,税收收入、社会保险费收入增幅均居全省前列,相关做法在全省季度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落实落细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全年推送税费政策314次,惠及49.68万户次纳税人。三是紧扣“主业”强分析。聚焦社会经济运行重点领域、行业、企业,开展数据分析,发挥辅政作用,采编服务决策稿件78篇,分析报告61篇,科研课题18个。获得省税务局和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28次,市税务局被评为“政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对外宣传先进集体”,10名同志获得税务总局、省税务局税收科研所通报表扬。
(三)聚焦强基固本,税费治理效能更加提升。一是持续夯实征管工作基础。建立征管“三率”按月通报机制和欠税管理责任共担机制,税收征管相关做法在全省征管工作会议上作交流发言。加强社保缴费管理,发挥社保综合治理网格职能,建立社保费征缴争议处理机制,社保“两率”始终稳居全省第一阶梯。二是持续强化税费种管理。摸清存量与增量、一般与重点、显性与隐性税源底数及变化情况,提高税源管理精细化水平。针对各税费种疑点数据开展风险核查,相关经验在税务总局会议上作交流发言。三是持续推进智慧税务建设。全面助力金税四期建设工作,9人参加税务总局、省税务局工作专班,新电局全面上线,智慧监督1.0、慧办平台试点运行平稳有序。成功上线“不动产登记办税+税务区块链”,涉税业务办理时长缩短至5-10分钟。
(四)聚焦风险管控,监管稽查质效更加凸显。一是注重重点事项监管。依托税收监管中心,定期扫描和分析研判,制定监管防范措施。主动联合公安、海关开展出口应征税货物税收监管,税款入库率全省并列第一。二是注重风险应对质量。压茬推进8类14项风险应对任务,按月开展集中复核,实行问题整改销号管理,风险应对质效显著提升。三是注重以查促管效果。依托“两集中、一统筹”工作模式,推动稽查选案更精准、查案更严格、审理更规范、执行更有力,立案检查和查补收入“双增长”。
(五)聚焦服务升级,税收营商环境更加优化。一是服务方式更新。依托税费服务运营中心,提供征纳互动服务27.4万笔,受理远程帮办业务8798笔,跨区通办服务65次。全市5个办税服务厅均已设置“税务+社保+医保”联办专窗,实现社保费征缴一站式办理。二是服务水平更优。持续优化税务执法方式,全市落实“首违不罚”509户次。完善基层税收治理体系,新建成新时代“枫桥式”税务分局8个。落实涉税诉求“一口收办”,响应疑难复杂诉求151起。聚焦欠缴社保费争议调解,1个调解案例入选省税务局案例库。成立淮北市涉税服务协会,推进涉税服务行业健康发展。三是服务效果更佳。信用助企成效明显,“税-信-贷”良性互动案例被评为第六届“新华信用杯”全国优秀信用案例和“2024年度安徽省信用惠民便企应用场景示范案例”。
(六)聚焦干事创业,干部队伍素质更加出色。一是优化干部培养机制。选拔1名副科级领导干部,选派3名优秀年轻干部担任县级局班子成员。完成9名副科级领导干部及6名正科级领导干部试用期满转正考核工作。选派1名青年才俊到西部地区挂职锻炼。二是深化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合理确定职级干部岗位安排、工作职责,做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加大对练兵比武等急难险重工作任务中表现突出人员的职级晋升力度,全市税务系统晋升职级152人次,32岁以下干部晋升6人次。三是强化干部能力提升。全年开展25期脱产培训,6期“比学赶超·北奋100”大讲堂。与淮北市总工会联合开展“税费服务促发展”比武竞赛,表彰突出个人115人,优胜单位3个。
(七)聚焦管党治党,严管体系建设更加完善。一是坚持严的基调不动摇。加大执纪问责力度,加强行政执法内部控制监督,开展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落实发现揭示重大问题积分管理机制,积分总值居全省第1。二是细化严的措施不松劲。聚焦防范基层执法风险开展专题会商,制定24条工作措施。强化纪巡联动,结合巡视巡察疑点,深挖退休干部违规兼职取酬问题。三是巩固严的氛围不松懈。组建清风宣讲团,开展纪律教育宣讲50余场次,举办警示教育活动82场。参与省税务局撰写案件剖析报告,得到胡静林局长批示,并编入税务总局案例选编。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规定,全年制发文件106份,同比减少13.8%。
2024年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不足:一是税源基础性管理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和风险漏洞。二是征管数据的质量和应用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还需提高。
二、2025年工作思路及安排
(一)坚持“一个统领”,推深推实政治机关建设。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对照任务分工谋划落实举措,每半年对各级党组织落实情况开展督导。以争创“四强”党支部和“四好”党员为契机,以机关带系统,以党建带团建,切实增强垂管意识。持续抓好巡视巡察发现问题整改,推动建章立制,做好“后半篇文章”。
(二)聚焦“一个中心”,着力推进“组织收入质量年”。严守组织收入纪律,持续落实责任共担机制,构建“全局一盘棋抓收入”格局。摸清各税种、各行业、各区域重点税源,挖掘新增税源和潜在税源,做好收入预测和分析,精准实施堵漏增收举措。将组织收入工作融入地方党委政府“大盘子”,加强与财政部门沟通,客观分析2025年经济税源形势和政策影响因素,共同研判收入预期目标,引导地方党委政府合理预期。
(三)围绕“一个治理”,全面推进“法治功能拓展年”。充分发挥重大税务案件审理职能作用,提升案件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落实落细说理式执法,探索制定涉企行政执法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工作规程。全面落实“首违不罚”制度,进一步规范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行使。定期举办“法苑论坛”活动,研讨税收热点难点问题。在破产清算、欠税清缴、强制执行等重大税收执法行为中,充分发挥法治功能,防范执法矛盾冲突及涉税舆情的发生。
(四)夯实“一个基础”,扎实推进“征管强基启动年”。以征管“三率”、5C5R为抓手,加强重点税种、重点企业的风险分析和精准监管,进一步夯实税收征管基础。用好慧办平台业务场景创新功能,优化对未办税户、定期定额户、破产企业等薄弱环节管理措施。建立欠税清缴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重点在阻止出境、约谈警示、信用惩戒等措施上实现突破。稳步推进“找盯管”税源工作,充分挖掘“大数据”在税收治理上的潜力,发挥“以数治税”作用。加大数电票代开、智能定税等业务场景平台的推广应用力度。加强税费政策、税源管理、税务稽查专业人才培养,锻造一批岗位专才,提高岗位技能水平,为税费征管“强基工程”提供人才保障。
(五)突出“一个精准”,贯穿推进“风险质效突破年”。整合税收监管资源,做实市县两级监管中心。及时梳理税收管理中的风险点、新型经营模式下的监管漏点盲点,按照风险等级扎口推送开展风险应对。坚持“用数据、找问题、堵漏洞、提质效”原则,建设和优化风险指标模型,实现精准防控。深入推进风险导向下“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将抽查的比例、频次与企业信用风险状况挂钩。加大对虚开发票案件查处力度,提高定性虚开的比例。深化警税合作机制,有效打击涉税犯罪行为。
(六)拓展“一个深化”,用心推进“办税场景升级年”。扩展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服务事项范围,创新更多应用服务场景,实现在线互动服务更广更深。高标准推动办税服务厅和12366转型,2025年在市区至少打造一个示范厅。持续深化“政策找人”机制,按照“一领域一方案”做到精准推动。深化推广“税·信·享”项目,围绕“五群十链”产业,在绿色税收、技术研发等方面推出银税互动产品,释放诚信纳税的叠加效应。
(七)抓好“一个助力”,统筹推进“督查督办保障年”。将督查督办作为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抓手,完善机关督办工作机制,对重要事项、重大决策进行任务分解并下发督办单,实行闭环管理,保障制度执行。围绕全年重点工作开展一次综合督查,以条线督查为主要形式,以各类监督检查、巡视巡察中发现问题为督查底稿,督重点工作开展,查制度执行情况,问问题整改效果。持续擦亮“税争锋·北奋百”淮北税务品牌,通过搭建事项提醒、经验分享、典型案例交流平台,营造比学赶超氛围,提高重点任务落实质效。
(八)厚植“一个氛围”,从严从实深化作风建设。始终坚持严的基调、厚植严的氛围,构建严管体系,对执法不严、履责不力的行为,加大追责问责力度。完善一体化综合监督体系,建立职能部门与纪检机构联席会议与联合监督检查机制,紧盯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等重要线索,开展一案双查、“双向倒查”。对具有普遍性、典型性的案例,开展专题会商。严格落实为基层减负要求,坚持会议合并、调研打捆、考核瘦身,使基层税务干部轻装上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