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一中课程设置方案
一、学制和课时
1.我校学制为三年。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等)11周。每周45课时,每课时40分钟。
2.每学年分春秋两学期,我校根据《安徽省普通高中课程安排指导表》(见附件2)安排学年、学期教学计划。
3.学生通过18课时的科目内容学习可获得1学分,科目教学时间安排一般为18课时的倍数。
二、课程类别
我校的课程由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构成。其中,必修、选择性必修为国家课程,选修为校本课程。
1.必修课程,由国家根据学生全面发展需要设置,所有学生必须全部修习。
2.选择性必修课程,由国家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需要设置。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学生,必须在本类课程规定范围内选择相关科目修习;其他学生结合兴趣爱好,也必须选择部分科目内容修习,以满足毕业学分的要求。
3.选修课程,根据学生多样化需求和我校教师特长、学校教学资源的特点,开设校本选修课程,学生自主选择修习。
三、开设科目与学分
我校开设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科目和综合实践活动、劳动等国家课程,以及校本课程。具体学分安排如下:
科目 | 必修学分 | 选择性必修学分 | 选修学分 |
语文 | 8 | 0-6 | 0-6 |
数学 | 8 | 0-6 | 0-6 |
英语 | 6 | 0-8 | 0-6 |
思想政治 | 6 | 0-6 | 0-4 |
历史 | 4 | 0-6 | 0-4 |
地理 | 4 | 0-6 | 0-4 |
物理 | 6 | 0-6 | 0-4 |
化学 | 4 | 0-6 | 0-4 |
生物学 | 4 | 0-6 | 0-4 |
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 | 6 | 0-18 | 0-4 |
艺术(或音乐、美术) | 6 | 0-18 | 0-4 |
体育与健康 | 12 | 0-18 | 0-4 |
综合实践活动 | 8 | ||
劳动 | 6 | ||
合计 | 88 | ≥45 | ≥ 14 |
四、科目安排
结合我校实际,必修课程执行全省统一安排(见附件2),选择性必修课程由学生根据高校专业科目指引、兴趣爱好和毕业学分要求自主选择,选修课程由学生自主选择、学校结合实际安排。
技术包括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其必修内容分别按3学分设计模块。
音乐、美术,必修内容各为3学分,高一、高二年级应开齐必修学分要求的课程内容。
体育与健康的必修内容,必须在高中三学年持续开设,我校提供模块供学生选择。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党团活动、军训、研学等,其中研究性学习须完成2个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以开展跨学科研究为主。劳动课程中的志愿服务,在课外时间进行,三年不少于40小时;其余内容与通用技术的选择性必修内容以及校本课程内容统筹。
选修课程在各学期适当分散安排,计划在高一年级开始安排。确保高一、高二全学年,每个学生每周至少有2课时的选修课程学习时间。
我校结合有关学科课程以及选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等落实爱国主义、公民道德、生态文明、民族团结、国防安全、法治和心理健康等专题教育要求。
五、毕业学分要求
学生完成相应课程规定课时的学习并考试(考核)合格,即可获得相应学分。
普通高中学生毕业学分最低要求为144学分,其中必修课程88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不少于42学分(其中参加高考的学生语文、数学、英语科目,以及选择作为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的科目应修满上限学分;对于不选考的科目,鼓励学生结合兴趣爱好选修部分模块) ;选修课程不少于14学分。
综合实践活动共8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党团活动、军训、研学等,研究性学习6学分(完成2个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以开展跨学科研究为主)。劳动共6学分,其中志愿服务2学分,在课外时间进行,三年不少于40小时;其余4学分内容与通用技术的选择性必修内容以及校本课程内容统筹。
校本课程不少于14学分。其中,在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基础上设计的学科拓展、提高类课程之外的课程不少于8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