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安徽之声】淮北市积极探索残疾人就业新模式
本周的《就业赢未来》,安徽之声邀请到了淮北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戴万里,教育就业科科长刘娟娟,劳动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张斌以及淮北花呗家政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侯晓蔷做客直播间,和大家分享淮北市残疾人就业的特色、亮点工作。
淮北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之交。目前,淮北市持证残疾人4.97万人,其中,就业年龄段残疾人2.85万人。2019年淮北市有128家企业到残联审核残疾人就业情况,安排残疾人就业678人。对2019年毕业的45名残疾大学生采取一对一就业服务,掌握就业情况。其中已就业19人,个人创业1人,向11名未就业的残疾大学生推荐就业岗位。
就业扶持方面:2019年扶持残疾人个人创业381名、阳光助残就业扶贫基地1个、阳光大棚等设施农业54个,共计投入184.1万元。
就业援助方面:2019年共计举办3场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共计有17家企业入场招聘,为残疾人提供30余个工作岗位。
淮北市残疾人就业有哪些特色、亮点工作?
突出就业服务个性化:开展残疾人实用技术与职业技能培训,以培训技能促进残疾人就业;提供就业咨询服务,针对求职残疾人建立残疾人就业群,在网上实时发布求职信息;制定《淮北市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实施办法》,为就业残疾人提供个性化辅助器具适配服务。
疫情防控期间制定就业创业残疾人补贴政策:助力残疾人复工复产,推进残疾人就业创业,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目前已接到个人申请151人次,企业申请11家;4家企业稳岗补贴30人,新录用残疾人补贴2人,残疾人创办企业补贴7家,共计发放扶持资金 56.3万元。
业务培训强素质:举办惠残政策培训班,邀请人社、教育、民政、税务等相关部门专业人员,围绕就业扶持、教育资助、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涉残政策对镇办残疾人工作者进行现场解读。
惠残政策助脱贫:汇集人社、民政、教育等部门以及残联自身涉及残疾人的政策,形成《惠残政策汇编》;帮扶结对帮扶村建成反季节蔬果大棚,打造阳光助残就业扶贫基地;组织专家组为建档立卡残疾人贫困户及边缘户中已摸排疑似残疾人开展集中办证、上门办证服务,落实惠残政策。
疫情扶持政策
1.企业稳岗补贴
在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坚持不裁员的小微企业,根据安置残疾人数按1000元/月·人的标准给予企业一次性稳岗补贴,补贴周期为3个月;对新招用残疾人的企业,按每人10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一次性补贴。
2.生活补贴
对曾在本地就业疫情防控期间未能正常复工的残疾人,根据就业期间所签订的劳动合同或就业协议,按照本地上年度最低工资标准的50%给予3个月的一次性生活补贴。
3.房租补贴
对残疾人个人创业中具有经营场所且为租用私有产权的小微企业、门面店等,根据有效房屋租赁合同(协议),享受2个月的一次性房租补贴,每月按月租金的50%的标准给予补助。
4.残疾人创业企业补贴
对于创办生产加工类、经营服务类企业的残疾人,根据疫情影响的程度,给予3000-10000元的一次性补贴扶持。
5.种养殖补贴
对于从事禽类养殖和大棚蔬菜种植的残疾人。根据疫情影响程度及种养殖规模进行帮扶补贴。禽类养殖户按3000-10000元给予一次性补贴;大棚蔬菜种植户,对每个大棚给予1000元的一次性补贴。
2020年残疾人就业工作重点
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创业就业残疾人补贴政策的落实。联合人社、妇联等部门举办残疾人招聘会,开拓更多社会残疾人就业岗位。为残疾大学生提供就业服务,帮助其注册中国残联就业创业网。提升残疾人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根据残疾人想学习的项目,按片区合理安排培训内容。逐级选拔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选手,参加省乃至全国职业技能竞赛。举办就业服务机构职业指导业务培训及竞赛,选拔优秀选手,参加省乃至全国竞赛,提高服务残疾人能力。指导定点机构规范化开展托养服务,开展托养服务考评,提升服务质量;大力推进县区辅助性就业工作开展,落实辅助性就业机构补贴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