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实录】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粮田变良田新闻发布会


一、发布会主题: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加快粮田变良田
二、发布时间:
2025年10月31日上午9:00
三、发布单位:
淮北市农业农村局
四、发布地点:
淮北市农业农村局检测中心2楼
五、发布人: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戚长林
六、主持人:
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 李峰
七、参加人员:
安徽日报记者
中安在线记者
安徽经济报记者
安徽法治报记者
淮北市传媒中心记者
市农业农村局有关科室负责人
八、发布会议程:

李峰:
各位嘉宾,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淮北市农业农村局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加快粮田变良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坚持以规划引领建设,逐年增加预算投入,加强项目管理和目标考核,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支撑。我们今天很高兴地邀请到市农业农村局戚长林副局长为我们介绍有关情况。
下面,请戚长林副局长向大家通报有关情况。

戚长林:
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见面,首先我代表市农业农村局向与会的各位嘉宾、媒体朋友表示热烈欢迎,衷心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我市“三农”工作、特别是“高标准农田建设” 的关心与支持。
党中央、国务院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巩固和提升粮食产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关键举措,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淮北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积极开拓创新,奋力拼搏,持续向纵深推进。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坚持以规划引领建设,逐年增加预算投入,加强项目管理和目标考核,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坚实支撑。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02.39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81%、基本农田的93.1%。市、县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先后获省政府督查激励。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政府主导,优先满足群众需求。发挥政府在组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积极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参与到设计、施工、验收、管护等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全过程。
(二)坚持科学布局,优先保障粮食安全。从工作实际出发,科学确定高标准农田建设布局,优先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高标准农田,筑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首要阵地。
(三)坚持全程监管,优先抓好工程质量。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等制度,严把项目验收标准,规范验收程序,实行阶段性验收与集中验收相结合,做到“完工一批、验收一批、决算一批、结算一批、移交一批、落实管护一批”。
(四)坚持探索创新,优先健全管护机制。积极与供电部门对接,探索把高标准农田项目范围内电力设施资产打包移交供电部门,农田灌溉电力设施全部由供电公司负责运维,实现管理队伍专业化,彻底破解了农业生产供电不及时、用电不方便、维护费用高等难题。
三、主要成效
(一)加强农业基础,提升粮食产能。农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实施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建设,初步实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推进了从水源到田间、田间到沟渠的灌排体系建设,抗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农业机械化水平明显提高。按照现代农机装备作业需求,归并整理田块、完善田间道路、畅通排灌水系,实现耕地、播种、管理、收获全程机械化,高标准农田作业机械化通达率达100%。耕地质量明显提升。坚持数量与质量“双轮驱动”,实现数量质量双提升。把提升耕地质量融入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考核。采取农机深耕深松、测土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等措施,地力平均提升了0.5个等级。2025年,我市小麦平均单产达到501.6公斤/亩,连续八年全省第一。
(二)科学编制设计,提升建设水平。科学编制设计。按照“三下三上”工作机制,即自下而上收集资料,摸清拟定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自下而上多方征求意见,引导项目区农民积极筹资投劳,参与项目建设;自下而上逐级筛选项目建设内容,坚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专家充分论证。在编制项目区初步设计的同时,通过实地踏勘,充分征求当地群众意见和建议,并经水利、自然资源和规划、农业、林业、电力等专家论证,项目设计做到规划布局合理,技术可行。严格实行“四制”。即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
(三)创新工作机制,做到“建管合一”。严格落实“县负总责、镇监管、村为主体”三级管护机制,在网格化管理基础上,积极探索管护新机制。创新金融保险新模式。运用市场化保险工具,不断完善高标准农田保险网格,确保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高效运行。创新农电运维新模式。与供电公司签订《高标准农田电力设施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实施高标准农田电力设施资产移交供电部门运维,供电部门创新结算方式,定制扫码、支付、用电、结算一体化“共享用电”终端。创新农业生产新模式。针对长期困扰农业生产的田块细碎、灌排不配套、地埂沟壕多等问题,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打破农户的承包界、杂乱的地块界、混乱的沟渠路布局,统一开挖沟渠、修整道路,推动田块规模适度。
四、下一步打算
(一)规划建设内容,确保科学合理。以全市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以尊重群众意愿为前提,综合考虑各县区耕地资源、水资源、永久基本农田面积以及粮食产能等因素,科学合理设计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推动基础设施配套、耕地地力提升、技术推广应用、土壤墒情监测等资源要素集成,全面提升项目建设质量和综合效益。
(二)强化监督管理,确保工程质量。联合纪检监察部门,并邀请技术专家和群众参与,采取多种手段,紧盯施工过程,规范验收流程,从源头上保障项目建设质量和安全,确保工程建好好用。
(三)完善管护机制,落实管护责任。在乡镇履行职责事项清单中明确高标准农田运营管护职责;谋划建立“市县镇村+使用主体”共同参与的专项管护基金;探索市粮食集团在全市开展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试点工作;继续开展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保险,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巡护在线记录、过程全程跟踪、问题闭环管理。
希望大家一如既往的关注和支持我市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共同推动我市“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
谢谢大家!

李峰:
我们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大家!
皖公网安备 34060002010001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