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财政局关于淮北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第JY056号建议办理情况的答复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财政局 发布时间:2025-09-30 17:00 字号:

尊敬的穆林代表:

近年来通过政策引领、产品创新和多方协同,涉农贷款规模持续扩大,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显著,涉农金融活水正源源不断地滴灌乡村产业。提升截至6月末,市涉农贷款余额660.32亿元,较年初增长6.56%。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60.92亿元,较年初增长17.45%;农户贷款余额248.96亿元,较年初增长2.98%

1.发挥政策引导作用。用好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和“融资难 融资贵”评价机制,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激发银行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内生动力。积极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资金流向乡村振兴等普惠金融领域。创新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模式,优化整合设立科贷通”“淮农通”“普惠通再贷款再贴现产品,更加精准支持小微、涉农领域和科技型企业创新。

2.提高服务质效。引导金融机构拓宽涉农服务范围,组建服务团队,提供定制化服务,推动金融更好服务乡村经济。淮北农商银行建立专班统筹、支行包片对接、村组联络员驻点三级响应机制,组建金融专员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农资市场和各类合作社开展走访调研,为农户、种粮大户、农资企业等主体提供定制化服务。邮储银行淮北分行创新链长制金融服务模式,以地区粮食贸易一级经纪人为核心,延伸拓展产业链上游的二级、三级经纪人直至终端种植户,为每个核心主体配置专属链长制团队,着力扩大对粮食种植户、农资经营户、粮食经纪人等各类主体的支持力度。深化“农险+信贷”“农险+期货”融合,以保险增信模式,向181户农户投放贷款1.23亿元。

2.创新金融产品。鼓励金融机构针对不同类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发差异化金融产品,推动信贷资金向乡村振兴领域倾斜。部分金融机构创新兴农e”“强村贷”“养牛贷”“艾草贷等特色金融产品,精准匹配种养殖大户多元融资需求,助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针对地方特色农业产业,开发了系列专属产品。如烈山区金融机构开发艾草贷红火贷苹果贷等村级用信专属金融产品,打破传统信贷体系和农村产业发展间的壁垒。

3.降低融资成本。“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作为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和“融资难 融资贵”评价机制内容之一,激发银行机构服务小微企业动力。农业银行淮北分行借助粮贸贷”“石榴贷”“葡萄贷等线上金融产品,满足农户种植养殖以及农副产品生产的信贷需求,对符合普惠金融条件的经营主体执行3.1%的优惠利率。淮北农商银行推出春耕贷产品矩阵,并灵活调整额度、期限和担保方式,如信用+担保”“订单质押”“农机具抵押等;利率较普通贷款下调10%-15%6末,全市普惠型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3.92%,较年初下降0.47个百分点;小微企业本年累计放款金额中,无还本续贷47.58亿元,同比增幅24.80%,占比11.19%

4.强化融资担保功能。近年来,我市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发挥增信功能,积极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5家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下沉服务,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特点,与银行机构合作开展“无感担保”、淮企惠贷、惠农贷等新型政银担业务,并将担保费率维持在1%以下。6月末,为相关涉农主体担保余额8.37亿元,1-6月担保金额2.96亿元。与省农业担保公司积极对接,配合拓展劝耕贷、“党建引领•码上办”、农业产业链生态担保等涉农业务,6月末,省农业担保公司为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担保金额3.55亿元,1-6月担保金额1.71亿元。

下一步我局将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以涉农贷款高质量发展为抓手,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撑。一是进一步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强化政策支持,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深化银担合作,加强与省农业担保公司对接,更加积极主动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需求。二是持续推进特色化精准化产品创新,推动金融科技与农村金融深度融合,鼓励金融机构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开发线上化、智能化的涉农信贷产品。三是强化金融服务,拓宽乡村金融服务覆盖面,加大金融知识普及和政策传导,让广大农村经营主体充分了解金融政策、掌握金融工具、用好金融产品。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