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实录】市财政局召开《淮北市市级政府公物仓管理暂行办法》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财政局 发布时间:2025-09-28 09:16 字号:



发布主题:淮北市政府公物仓政策解读

发布时间:2025年9月26日下午3:00

发布地点:市财政局新闻发布厅

发 布 人:胡文莉

参会媒体:中安在线、安徽经济报、安徽法治报、淮北市传媒中心

发布实录:

一、发布内容

大家好!首先,我谨代表市财政局向记者朋友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真诚地感谢你们长期以来对我市财政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下面我将为大家系统梳理解读《淮北市市级政府公物仓管理暂行办法》的核心要点,并接受大家提问。

(一)政策背景及依据

2021年国务院出台《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738号),要求统筹规划有效推进国有资产共享共用工作。 2021年底,省财政厅出台了《安徽省省级政府公物仓管理暂行办法》(皖财资〔2021〕1348号),开发网上公物仓系统,开展公物仓使用试点。2022年财政部印发《关于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指导意见》(财资〔2022〕124号),明确要求实施公物仓管理,鼓励有条件的县级以上财政部门建立公物仓。

(二)政策制定的意义和总体考虑

推进政府公物仓建设应用,一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政府带头过紧日子和坚持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具体措施。

二是建设节约型机关、更好节用裕民的重要举措,是优化资源配置,腾出更多财力集中办大事的具体实践。

三是推进资产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的有效手段,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低效闲置资产的统一调剂使用,实现国有资产统筹整合和共享共用,盘活存量资产,提高使用效益,有效解决国有资产闲置浪费和重复购置等问题。

(三)政策起草过程

全面推进政府公物仓应用工作,市财政局参照安徽省省级政府公物仓做法,结合本市实际,在征求了市管中心、市卫健委、市教育局、市文旅体局等市直单位及县区财政意见的基础上,形成《淮北市市级政府公物仓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会同市机关事务管理中心2023630日联合印发实施。各县区也相应出台了本地区的政府公物仓管理办法,建立起我市政府公物仓管理体制机制

(四)政策核心内容

《办法》共分六章,围绕“规范管理、共享共用、提质增效”的核心目标,构建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

一是明确运行模式。政府公物仓实行网上运行的管理模式,不设实体仓库,公物仓资产的缴入、调剂、撤回等事项,均依托安徽省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在网上办理,可实现公物仓资产在全省范围内调剂共享。涉及审核、审批权限事项,按照我市资产处置管理等有关规定办理。2025年,政府公物仓系统模块已更名为调剂共享平台,管理运行模式不变。

二是明确运行原则。一是统筹调剂,优化配置;二是科学整合,盘活资产;三是循环使用,厉行节约;四是规范透明,高效便利。需要强调的是,《办法》明确要求,市直单位应当优先通过公物仓调剂方式配置资产。

三是明确适用对象范围。《办法》适用于市直党的机关、人大机关、行政机关、政协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人民团体机关等机关和各类事业单位。

四是明确管理覆盖范围。应纳入政府公物仓管理的国有资产包括:1.经市委、市政府批准举办的大型活动(会议)、组建临时机构等统一配置的资产,接受捐赠等可循环使用的资产;2.经市委、市政府批准撤销、合并、改制的市直单位,由牵头单位收回的闲置仍能使用的资产;3.市直单位拟捐赠的资产;4.市直单位暂时闲置、长期闲置并仍能使用,可用于出借、划转的资产;5.其他符合公物仓管理要求的资产。

五是明确管理机构及职责。市财政局负责公物仓的综合管理及监督检查。市机关事务管理中心负责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的管理及监督检查。市直单位主管部门对所属单位涉及公物仓资产管理的事项实施监督管理。市直单位对公物仓事项进行具体管理。

六是明确工作程序。公物仓业务包括资产缴入、调剂、撤回等,《办法》详细规范了各项公物仓业务从申请到审核审批,再到资产移交、账务处理等整套业务流程,形成了从入仓到出仓的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模式。

(五)政策创新举措

政府公物仓政策的核心目标是建立“节约高效、共享共用”的国有资产管理新机制,与传统模式相比,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管理理念上,从“部门所有”转变为“共享共用”,建立共享调剂机制,打破部门界限,推动资产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

二是管理方式上,从分散管理转变为集中统筹,实现资产集约化管理,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配置不均、重复购置、闲置浪费等问题;

三是管理手段上,运用信息化平台,强化数字赋能,实现国有资产智能化管理,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效能。

四是管理流程上,建立“先调剂、后购置”的新机制,坚持优先通过政府公物仓调剂方式配置资产,节约财政资金,建设节约型政府。

以上就是本次政策解读的全部内容,谢谢大家。

二、媒体提问

1.目前政府公物仓政策实施以来取得了哪些具体成效?能否分享一些成功案例?

我市政府公物仓启用以来,推广应用工作稳步推进,整体工作位居全省前列,实现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跨部门、跨地区、跨级次调剂共享,切实提高了国有资产使用效益。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入仓资产30329件,原值12461.03万元;累计调剂出仓资产27131件、原值7997.23万元,其中:部门内部调剂资产18444件、原值6124.81万元,跨部门调剂资产7682件、原值975.03万元,跨级次调剂资产1003件、原值896.46万元,跨地市调剂资产2件、原值0.93万元。目前在仓资产1916件、原值3625.47万元。具体的成功案例有:

一是统筹调剂激活闲置沉睡防疫资产。市卫健委牵头将健康驿站、方舱医院等场所中闲置的设备、家具用具等防疫资产,在全市范围内统筹调配给有使用需求的公立医院、基层卫生院、中小学校、基层政府等行政事业单位使用。全市纳入政府公物仓管理的防疫资产7427件、原值1687.19万元,调剂出仓防疫资产7212件、原值1048.67万元,避免防疫资产闲置浪费。

二是市住建局无偿划转车辆助力乡村振兴。市住建局将原值83.54万元的4辆闲置车辆(洒水车2辆、扫地车1辆、吸污车1辆),通过公物仓无偿划转至临涣镇人民政府,用于临涣镇提升人居环境、禁烧、抗旱浇水等工作,实现城乡资源共享。

三是市生态环境部门借助公物仓配置车辆。市生态环境局下属环境保护综合执法支队、三区生态环境分局等4家单位,通过政府公物仓调剂使用市城管局所属事业单位因机构改革闲置的车辆4辆,原值合计39.56万元。既解决了资产配置需求,又有效盘活了闲置资产。

四是市发改委通过政府公物仓调剂设备资产。为打造“信用淮北”“书香淮北”品牌,市发改委将原值合计66万元的6台信用借阅柜通过政府公物仓调剂给市图书馆,纳入淮北市图书馆系统管理使用,充分利用设备功能,最大化发挥全市图书资源和信用信息资源效益。

五是市科协调剂闲置设备助推科普事业。市科协通过政府公物仓将原值合计18.74万元的闲置科普教学仪器设备调剂给相山区古城路小学、曲阳街道办等单位,充分挖掘闲置利用价值,助推科学技术普及进校园、下基层。

六是市教育局调剂共享教育设备资产。市教育局统筹安排调剂共享教育资产,将原值合计110万元的58块智慧黑板,通过政府公物仓按需调配至市第一初级中学等7所中小学校,推动智慧学校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七是杜集区利用公物仓盘活教育资产。因生源流失等原因,杜集区教育局于2023-2024年将部分乡镇学校实施撤并整合管理,导致大量教学仪器、设备等资产闲置。为避免教育资产闲置浪费,优化资产配置,杜集区教育局统筹调度,将闲置教育资产纳入政府公物仓管理,根据使用需求分别调剂给辖区内16个学校及幼儿园使用,数量共计13418件,原值合计4842.09万元。

八是高新区管委会跨地区无偿划转闲置设备。高新区管委会将闲置的2台空调设备,通过政府公物仓分别无偿划转至黄山市住房租赁保障管理中心和休宁县融媒体中心,实现国有资产跨地区调剂划转,打通贯通全省的资产调剂共享通道。

2.如何落实单位在配置资产时优先从政府公物仓调剂资产?

为充分发挥政府公物仓调剂资产作用,进一步落实厉行节约过紧日子举措,提高资产使用效益,节约财政资金,2024年10月,市财政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政府公物仓应用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导督促行政事业单位进一步加强政府公物仓应用,落实配置资产与调剂使用公物仓资产的有效衔接机制。《通知》规定,公物仓中资产能够满足单位使用需求的,一律从公物仓调剂解决。要求单位在编制资产配置预算时,全面掌握资产存量及使用情况,加强资产配置可行性论证,确需配置资产的,应首先查询全省公物仓资产情况,形成《资产使用需求和政府公物仓资产匹配情况表》。凡公物仓资产能够满足使用需求的,按照公物仓管理相关规定调剂解决;公物仓资产不能满足使用需求的,《资产使用需求和政府公物仓资产匹配情况表》作为预算编制的依据之一,经主管部门审核汇总后按照预算管理相关规定办理。

另外,财政部门逐步将行政事业单位执行公物仓管理制度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范围。执行不力的单位,在其财政管理绩效评价中会有所体现。同时,财政部门、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及各主管部门认真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对公物仓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各单位认真执行政府公物仓有关规定。

通过这些机制,引导和倒逼各单位养成“先调剂、后购置”的习惯,确保政府公物仓政策落地见效。

3.下一步政府公物仓应用工作有哪些具体规划?

展望未来,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推进政府公物仓推广应用工作:

一是提升公物仓在仓资产质量。全市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定期开展资产盘点,及时将适合调剂共享的闲置资产纳入政府公物仓管理,及时清理长期在仓难以调剂的资产,做到闲置资产应纳尽纳,在仓资产可调可用。

二是加强资产“三跨”调剂共享。积极运用政府公物仓推进低效闲置资产在全省范围内调剂共享,打通国有资产跨部门、跨地区、跨级次“三跨”调剂共享通道,推动在仓资产高效流动,充分发挥公物仓统筹调剂资产作用。

三是做好资产配置同公物仓调剂有效衔接。坚持优先通过政府公物仓调剂方式配置资产,避免重复购置,强化低效闲置资产调剂共享和循环使用,解决闲置浪费问题,实现资产效益最大化,降低运行成本,确保过紧日子要求落实落地。

四是持续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断完善和优化公物仓管理信息系统,强化数字赋能,提升单位使用体验和管理效率,全面实现公物仓资产“一网通办”、“一网统管”。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