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会实录】淮北市公安局召开“6.26”国际禁毒日全市禁毒工作新闻发布会

浏览次数: 作者:淮北公安 信息来源: 淮北公安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5-06-30 17:19 字号:


一、发布会主题:6.26”国际禁毒日全市禁毒工作新闻发布会暨获奖作品颁奖仪式

二、发布单位:淮北市公安局

三、发布会时间:2025年6月26日下午

四、发布会地点:淮北市公安局第一视频会议室

五、发布人: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刘松

六、主持人:淮北市公安局宣传科科长郭洋洋

七、参加人员:刑警支队、禁毒支队、交警支队及新闻媒体、记者等。

八、新闻发布会议程:

(一)“6.26”国际禁毒日全市禁毒工作新闻发布会暨获奖作品颁奖仪式。

(二)志愿者宣读禁毒倡议书

(三)答记者问。

新闻发布会实录:

主持人: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6.26”国际禁毒日全市禁毒工作新闻发布会暨获奖作品颁奖仪式。下面,请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刘松介绍相关情况。

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刘松:

各位来宾及媒体朋友们:

去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和省禁毒办的有力指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禁毒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禁毒委和市委市政府关于禁毒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严打、严防、严控、严整一体推进,禁毒工作稳中有进,毒情形势持续向好,实现了 “管得住、打的掉、不反弹”三个既定目标。

紧盯毒情形势,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全力提升打处质效

持续推进“清源断流”“冬季行动”“春季铲毒”“打击依托咪酯类毒品暨‘上头电子烟’违法犯罪活动区域会战”等专项行动,全市共破获各类涉毒刑事案件59起,抓获涉毒犯罪嫌疑人65人,查处吸毒人员55人,行政拘留吸食“笑气”人员146人,排查登记告诫滥用非列管成瘾性物质人员797人,铲除罂粟幼苗4万余株。联合侦破部目标案件1起,破获省目标案件1起。

强化风险防范,全要素管控不放松,管理服务稳步推进

深入推进“禁吸戒毒基础年”专项工作,加大涉毒筛查和发现查处力度,加强毛发快检实战应用,最大限度发现隐吸人员;全面开展吸毒人员“大排查”,细化分级分类管控,及时更新人员管控信息,常态化开展吸毒人员平安关爱、见面核查;开展重点行业领域从业人员涉毒风险筛查、“毒驾”专项治理。全面掌握社会面吸毒人员底数和现实状态,吸毒重点人员和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全部管控到位,未发生吸毒人员肇事肇祸。

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完善监管机制,加强对易制毒企业的服务管理和易制毒物品的管控力度,定期联合监管、卫健、药监、应急等成员单位对全市306家易制毒化学品企业开展检查督导,及时消除风险隐患;全面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举措,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32条措施,审批核发易制毒备案证书6835件次,实现了审核审批零延时、服务群众零投诉,保持了易制毒化学品“零流失、零制毒”的良好现状。

聚焦预防主线,多策并举齐上阵,力求宣传教育全覆盖

全市禁毒成员单位坚持关口前移、预防为先,以提升全民禁毒意识和识毒拒毒能力为目标,着力构建全覆盖的全民禁毒宣传教育体系,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正确认知毒品、新精神活性物质、麻精药品和“笑气”“上头电子烟”等传统毒品替代物质滥用危害,全方位筑牢了全民禁毒预防教育宣传防线。

共开展禁毒宣传262场次,对青少年专题教育198场次,通过新闻媒体矩阵、微信公众号等发布禁毒宣传稿件312件。组织178000名适龄学生参加禁毒知识竞赛,与淮师大、淮理工、工业学校等高等院校联合开展禁毒舞台剧比赛,荣获全省三等奖。举办全市中小学毒品预防教育课件大赛,推荐的3部作品分别荣获全省中小学毒品预防教育课件决赛小学组三等奖、初中组二等奖、高中(中职)组二等奖。组织开展2025年全省大学生禁毒短视频、海报大赛,分别荣获全省二等奖。与320多家快递物流、娱乐场所、药房药业公司和交通运输经营单位签订禁毒责任义务书,在全市范围形成积极参加禁毒宣传的浓厚氛围。

主持人:各位新闻媒体的朋友们,下面进行“6.26”国际禁毒日全市禁毒工作获奖作品颁奖仪式。

颁奖仪式发布会上,为全省大学生禁毒短视频、海报大赛短视频类二等奖:《糖衣陷阱》及海报类二等奖;《拒绝毒品,别让好奇心毁掉你的人生》进行了颁奖。



主持人:由志愿者宣读禁毒倡议书。









主持人:下面进入提问环节,欢迎大家提问。

1、问:今年禁毒宣传的主题是什么?能否向大家介绍一下?

答:今年我市禁毒宣传围绕“防范药物滥用”主题,广泛发动、精心组织,全覆盖、全时段地向全社会充分展现厉行禁毒的立场、方针和政策,大力宣传禁毒工作举措成效,弘扬禁毒精神;深刻揭示滥用涉麻精药品等成瘾性物质的严重危害,增强全民禁毒意识。

2、问:禁毒宣传的主题是防范药物滥用,那么药物滥用对社会有什么危害呢?

答:所谓药物滥用是指非医疗目的、不规范或过度使用药物(包括合法或非法药物),导致健康损害、社会功能紊乱或法律问题的行为。其核心特征是失去对药物使用的控制。在社会方面,药物滥用的泛滥会引发一系列违法犯罪行为,破坏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在身心健康方面,会造成多层次、系统性的损害,短期可能引发急性中毒,长期使用麻醉药品(医疗用)、哌(pai)替啶(ding)、止咳药、镇静催眠药、兴奋剂等则导致不可逆的生理损伤和精神障碍。

3、什么是新型毒品及其危害?

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57条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pi)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这里的药品一词是个广义的概念,与医疗用药物是不同的概念。这里被列管的麻精药品和新精神活性物质就是目前所称“新型毒品”。

国家药监局、公安部、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23年10月1日起,将泰吉利定列入麻醉药品目录,将地达西尼、依托咪酯(在中国境内批准上市的含依托咪酯的药品制剂除外)列入第二类精神药品目录;2024年7月1日起,将右美沙芬、含地芬诺酯复方制剂、纳呋拉啡、氯卡色林列入第二类精神药品目录。非法滥用、容留、持有、贩卖、运输等行为按照涉毒违法犯罪处置。

国家禁毒办发布的《2022年中国毒情报告》中专门指出:“多地还出现青少年群体滥用‘笑气’、右美沙芬等未列管物质情况”。右美沙芬为中枢性镇咳药,全国多地存在滥用问题,且滥用人群以青少年为主,“笑气”、右美沙芬长期使用会对中枢神经造成严重损害。

目前全球毒品已经发展为第三代,其中第三代新型毒品多以化学合成的方式制造,其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极具伪装性和迷惑性。它们常常被包装成看似无害的糖果、饮料、零食等,在娱乐场所、网络社交平台等渠道悄然传播。这些毒品往往打着“时尚”“娱乐”的幌子,诱导人们尝试,实则暗藏杀机。

4、问:普通大众对毒品的认识有什么误区?

答:一是认为偶尔吸毒不会上瘾。这也是很多人尤其是青少年吸食毒品的原因之一。实际上,依赖性是所有毒品的基本特性,吸食毒品都会成瘾。多数吸毒者有了第一次,就难免有第二次。

二是认为吸食冰毒不上瘾。冰毒的依赖性主要体现在心理依赖。吸毒者在心理上所产生的效果和感受甚至比海洛因还要强烈,会产生顽固的“心瘾”寻找解脱。而心理依赖是毒瘾难戒的根本原因。

三是认为我不吸毒,不用了解毒品防范知识。不了解、不知道容易误入毒品魔爪,没有这样的防范意识,就会暴露在毒品的威胁之下,存在被毒品侵害的可能。因此,应学习基本的毒品防范知识,真正认识其严重危害性。

5、问:在禁毒预防教育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答:近年来,开展全民禁毒宣传教育,普及毒品预防知识,增强公民的禁毒意识,提高公民自觉抵制毒品的能力。坚持“关口前移,预防为先”,常态化开展进社区、进学校、进单位、进家庭、进场所、进农村的禁毒宣传教育“六进”活动。随着我国禁毒工作的越来越严,大家禁毒防毒意识不断提升,毒品渐渐开始将他们的魔爪伸向了青少年孩子。年轻人警惕性低,且现在大部分家长一般不愿对自己的小孩提到毒品,往往谈毒色变,这无疑助长了毒品对青少年的蔓延。因此,加强对这些心智尚未完全发育的青少年的教育是现在禁毒预防教育对象当中的重中之重,也能一定程度上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

6、问:在生活中如何防范毒品的入侵?

答:一是参加禁毒活动,筑牢抵制毒品的思想防线。认识毒品的类型和危害,以便快速识别毒品、拒绝毒品,树立“毒品决不能碰”的理念。

二是谨慎交友,远离有不良习惯的人。当身边的朋友向你推介疑似毒品的新东西,一定要找借口拒绝。

三是不要独自出入治安状态复杂的场所,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在娱乐场所不要接受陌生人提供的香烟零食饮料,离开座位时最好有人看管饮料和食品,避免因误食毒品而上瘾。

四是不能抱有盲目好奇和侥幸心理,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吸毒是一条不归路,只要沾上毒品就会影响终生。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