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把人才引进来使用好——淮北市3.0版人才政策答记者问

浏览次数: 作者:记者 俞晓萌 通讯员 淮组轩 信息来源: 淮北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3-09-15 08:54 字号: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贯彻中央及省委对人才工作的战略部署,全面落实人才兴皖工程各项任务,加快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近期,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了淮北市3.0版人才政策。为更好地宣传和落实政策,市委组织部负责同志就市3.0版人才政策制定和贯彻落实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请介绍一下市3.0版人才政策出台的背景。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大判断,作出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作为专章论述,把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今年,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大力实施人才兴皖工程加快打造人才发展和创新高地工作会议,出台了省4.0版人才政策,对建设英才荟萃的人才强省作出系统部署。市委围绕落实中央及省委对人才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主动拉高标杆,对标沪苏浙地区先进经验,系统谋划推动我市优化升级人才政策工作。按照市委要求,市委组织部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系统梳理评估现行人才支持政策,学习借鉴先发地区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完善,起草形成了市3.0版人才政策,经市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后,近日印发实施。

问:请介绍一下制定市3.0版人才政策遵循的主要原则。

答:市3.0版人才政策坚持立足现实、着眼长远,聚焦淮北高质量转型发展对各类人才的迫切需求,有针对性地对现行政策提标扩面、补缺补差、顺承发展、迭代升级,不断加强政策一体化的顶层设计。在具体起草过程中,重点坚持以下三个方面原则。一是对现行政策提标扩面。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对标“沪苏浙”“合芜滁”及省4.0版人才政策,认真回应我市企事业单位和广大人才诉求,在支持方式上进行优化改进、支持标准上进行提档升级、支持范围上进行扩面增效。二是对缺位政策补缺补差。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市场导向,更加注重发挥用人单位引才、用才主体地位,对缺位政策和薄弱环节进行补缺补差。三是对有效政策顺承提升。坚持创新和守正并重,对我市现行的含金量较高、人才反响较好、效果较明显的政策,继续沿袭采用、发展提升。

问:市3.0版人才政策在人才引进方面有哪些突破?

答:市3.0版人才政策对标“沪苏浙”“合芜滁”及省4.0版人才政策,在人才引进支持方式、支持标准、支持范围上均有较大突破。一是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来淮创新创业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给予最高2000万元债权投入或股权投资支持;所在企业有融资需求的,给予最高2000万元“人才贷”支持;顶尖团队支持措施实行“一事一议”。二是精准引进高精尖缺人才。符合全职引进条件的高精尖缺人才给予最高200万元安家补贴和100万元购房补贴,国家级双创领军人才落户淮北给予200万元启动资金支持,部分紧缺人才可“一人一策”。三是吸引集聚优秀基础人才。企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人才给予最高20万元生活补贴和40万元购房补贴;博士后工作站新进站博士后给予30万元生活补贴,出站后留在市内企业工作的再给予30—40万元生活补贴;企业引进高校毕业生给予3年内每月最高1000元生活补贴和5万元购房补贴,驻淮院校毕业生留淮或淮北籍毕业生回淮工作的,另给予3年内每月500元专项补贴。

问:市3.0版人才政策在激发用人主体活力方面有哪些措施?

答:市3.0版人才政策专门设置章节激发用人主体活力,调动其引才、用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鼓励用人单位主动引才。根据企业当年度全职引进人才层次和数量,给予最高300万元奖补。对企事业单位柔性引进年薪20万元以上的人才,按给付年薪的20%给予引才单位每年最高100万元的奖补。二是鼓励用人主体积极育才。在沿袭原有技能人才培训补贴、技能人才平台建设补贴等政策的基础上,新增了订单班、冠名班的支持政策,对毕业后在定向企业工作的,3年内按照每人每年5000元的标准给予企业补贴。三是鼓励用人主体加强科研攻关。给予“揭榜挂帅”立项项目最高500万元经费支持,市科技重大专项单个项目给予最高100万元经费支持。每年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设立一批“555”产业创新团队,设立期内给予30万元经费支持,集中开展科技攻关、新产品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四是鼓励用人主体提升贡献度。创新按贡献评价人才,根据用人主体负责人在研发经费投入、引进培育人才、营业收入、实缴税收等方面的贡献情况,可直接认定为相应层次人才,享受对应服务保障政策。

问:市3.0版人才政策在平台载体建设方面有哪些支持举措?

答:市3.0版人才政策通过各种形式鼓励和支持各类引才聚才平台载体建设,不断提升吸引聚集人才的承载力。一是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给予新认定(备案)的院士工作站、省实验室、省技术(制造业)创新中心、省重点实验室、省企业研发中心、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或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30—200万元奖励或补贴,取得重大突破的可单独确定奖励标准。二是加强培训平台建设。对世界技能大赛主集训基地、副集训基地和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竞赛基地,在省支持基础上,市再给予50—200万元补助。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分别给予5—10万元经费支持。建立市领导联系高等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制度,帮助提升办学整体水平。三是加强市场化引才平台建设。对帮助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或发挥突出作用的单位、个人,根据人才层次按照每人最高10万元标准给予奖补,每个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每年最高奖补100万元。四是加强对外交流平台建设。对在淮举办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和人才需求的学术会议、专业论坛、城市推介等活动的,按实际支出50%给予最高20万元经费支持。我市企业在市外创新资源集聚地区设立研发机构类或专家工作站类“人才飞地”的,根据研发投入等情况综合评价,给予最高100万元的经费支持。

问:市3.0版人才政策在人才发展保障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答:吸引集聚人才,既要靠硬实力,又要靠软环境。市3.0版人才政策着力优化人才发展保障机制,集聚部门合力,打造优质人才生态。一是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坚持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营造爱才惜才的良好氛围。实施市级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对遴选的优秀人才给予最高每人20万元奖励。优化实施高层次人才储备金制度,进一步完善遴选、考核、退出机制,促进人才作用发挥。二是完善评价培养机制。坚持“破四唯”和“立新标”并举,对企业评聘的特级技师、首席技师可直接转评为相应专业的高级工程师。实施企业人才培树工程,加大企业中高层管理人才培训力度,整体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开展“按薪定才”,将薪酬待遇、获得投资额、工作履历等作为企业人才层次认定、待遇兑现的主要依据。三是健全服务保障机制。建立“一网通办”人才综合服务系统和人才综合服务窗口,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优质便捷服务。向在淮工作的优秀人才分类发放“相城优才卡”,人才可凭卡享受相关服务事项。建立人才政策定期评估机制,常态化开展人才政策效能跟踪研判,根据需要及时完善、调整或清理。建立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容错纠错机制。

问:市3.0版人才政策含金量高、支持力度大,下一步在贯彻落实方面有哪些安排?

答:施政之要,贵在落实。下一步,我们将会同相关单位,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推进,确保政策落地见效。一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创新形式、积极推介,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手册等方式,全方位加强市3.0版人才政策的宣传解读,提高各类人才及用人单位的知晓率和社会关注度,为持续做好人才招引工作打下良好基础。二是细化政策落实举措。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对照政策要求,制定具体操作细则和工作方案,明确推进措施、成果形式、目标任务,做到可操作、可落地、可督查。三是推进政策具体实施。督促协调各责任单位协同配合,优化流程,及时兑现相关优惠政策,真正把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引进来、使用好,着力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构建具有淮北特色和区域竞争力的人才发展新格局。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