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关于淮北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2023年1月9日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主席团第四次会议通过)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淮北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3-01-11 17:33 字号:

淮北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查了市发改委(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市能源局)受市政府委托提交的《关于淮北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各代表团分别进行了认真审议。市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在会前调研和初审的基础上,根据各代表团的审查意见,对计划报告和计划草案又作了进一步审查。现将审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关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2022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较好。面对新冠疫情持续影响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困难,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围绕市第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定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认真落实减税降费、助企纾困政策,加快构建“五群十链”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平山电厂二期、翌光科技、市人民医院新院等一批重大项目顺利实施,皖能综合能源基地、华润新能源等投资超100亿元项目签约落地;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在全省率先出台《淮北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稳步推进开发区赋权工作,深入实施标准地、亩均论英雄、国资国企等改革;加强对外开放合作,徐州淮北《结对合作帮扶协议》正式签署,淮徐快速通道淮北段建成通车,安徽中德(濉溪)国际合作铝基产业园等项目纳入省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重大项目清单;不断加大民生投入,教育、医疗等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同时也要看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还不够大,部分指标增速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发展质量效益有待提升;工业经济低位运行,投资项目接续不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不快,新旧动能转换还需加力提速;土地、能耗、融资等要素制约企业发展,营商环境仍需优化;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还存在一些短板。对此,必须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二、关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财政经济委员会认为,市人民政府提出的2023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符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主要预期目标和工作安排总体可行。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批准《关于淮北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批准2023年淮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三、关于做好2023年计划执行工作的建议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新的一年,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和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养宜游的幸福城市,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淮北。为此,财政经济委员会建议:

(一)做强实体经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产业兴市,突出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全面评估、梳理、整合现有扶持政策,统筹相关资金,重点支持工业投资、科技创新、园区建设、外贸出口等方面,加快推动工业“提质扩量增效”。聚焦“五群十链”现代产业体系,细化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陶铝新材料和铝基高端金属材料、先进高分子结构材料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提速提标;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突出抓好工业互联网赋能,支持煤电、纺织、食品等传统产业加大技改投入,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推动产业链向关键环节和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发挥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加快市科创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推进与中科院、中科大等大院大所合作,实施好“揭榜挂帅”,开展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和产品研发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打通应用研发到产业化发展快车道。

(二)做实项目建设,积蓄经济发展后劲。注重发挥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推动工业投资和技改投资较快增长。树牢招商引资“生命线”意识,围绕“五群十链”产业体系,坚持高位推动,完善招商激励机制,积极推进“基金+招商”模式,着力提高招商质量,培育工业增长新动能。坚持“项目为王、转化为要”,强化土地、能耗等要素保障,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推动招商项目以最快的速度签约落地、开工建设、竣工投产、纳统入规。加强项目谋划,用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高标准、高水平谋划实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充实项目储备,推动项目梯次入库、滚动推进。突出抓好淮宿蚌城际铁路、徐淮阜高速公路淮北段、沱浍河航道整治工程、城市地表水厂等重大项目建设,强化工作调度,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三)做优发展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鼓励支持商贸企业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提振消费活力。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更好发挥国有企业作用。认真落实《淮北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建设企业服务中心,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精准直达,不断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开展批而未用土地专项清理处置工作和低效工业用地企业整治提升行动,盘活闲置和低效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用足用好各类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加强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资本金补充、代偿补偿等机制,着力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强园区承载能力建设,优化完善综合评价考核机制,推动土地、资本、政策向优质企业、产业、园区集中。

(四)做细公共服务,不断提升民生福祉。实施好雨污分流、老旧小区改造等工程,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着力抓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兜牢基本民生底线,保障好因疫遇困群众和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进一步加大投入,推深做实“十项暖民心行动”,持续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