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浏览次数: 作者:预算科 信息来源: 市财政局(国资委) 发布时间:2021-02-04 10:38 字号:

关于淮北市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

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

淮北市财政局(国资委)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书面报告淮北市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落实人大预算决议和有关政策情况

刚刚过去的一年,全市财政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强化依法理财治税,主动服务发展大局,较好完成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和市财政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

(一)全力助推经济稳定健康发展。按照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积极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全年预计新增减税约6.71亿元,降费约20.14亿元,为1524户中小微企业及个体经营户免征3个月房租2038万元,有力促进了企业复工复产。统筹资源、资产、资金管理,加大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和政府债券资金统筹力度,筹措资金约32.9亿元,支持中小微企业和重大项目建设。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统筹安排重一创专项资金和产业扶持资金4.4亿元,支持四基一高一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高质量发展。加快PPP项目建设,目前10大项目已完成投资70多亿元。研究制定高新区等开发区财税扶持政策,助推园区改革创新,支持园区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承载能力。

(二)继续支持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及时拨付中央扶贫专项资金1903万元、省级扶贫专项资金969.9万元、市本级19160万元,大力支持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健全完善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强化扶贫资金监管和绩效管理,扎实推进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和国家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反馈意见整改,抓好财政责任、政策、工作落实,为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发挥了积极作用。强化债务风险防控,实行债务限额管理、绩效评估和风险管控,建立应急处置预案,全面清理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有效化解存量政府债务,确保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债务管理工作在全省综合考评中持续保持优秀等次。拨付资金1.07亿元,重点支持大气污染防治、地表水水质监管、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等,推动实现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完成。

(三)扎实办好惠民利民实事。优先保障基本民生领域资金需求,全市财政民生支出预计完成14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3%;重点投入33项民生工程46.5亿元,加大大病医保和医疗救助力度,支持教育优先发展,民生工程工作继续保持全省前列。特别是疫情期间,市财政及时制定《淮北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文件,开辟资金支付绿色通道,全市各级财政共安排疫情防控资金1.7亿元,确保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继续加大乡村振兴投入,及时拨付地力保护补贴资金近2亿元;拨付保费补贴资金0.6亿元,为18万户农户提供最高14亿元的风险保障;拨付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0.8亿元,有力推进了美丽乡村建设。

(四)稳步推进财政领域改革创新。加快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出台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总体方案,稳步推进医疗卫生、科技、教育、交通运输等领域改革,逐步规范了市县区利益分配关系和支出责任。强化收入预期管理,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和收入调度,实现财政收入均衡入库。强化预算执行动态监控,健全预算执行通报机制,压实预算执行主体责任,提高了预算执行效率。建立完善定期报告+重点关注的执行监控机制,加强县区三保预算审核和库款调度,统筹落实全市三保支出保障,切实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制定出台《淮北市市级预算绩效管理实施方案》等制度办法,积极组织开展绩效评价,对17个涉及资金13.8亿元重大项目进行重点绩效评价,提升了资金使用绩效。加强直达资金监管,制定印发直达资金管理办法,及时分配下达资金,强化资金跟踪督查,确保了直达资金迅速落地见效,全年拨付直达资金22.7亿元。完善预算信息公开制度,扩大项目公开评审范围。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改进国资监管方式和手段,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全面落实法定事项报告机制,按要求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预算收支运行、财政决算、债务管理、国有资产管理等情况。会同相关预算部门推动审计问题全部整改到位,配合市人大对预算执行实时动态监控,为人大依法监督提供有效支撑。

二、2020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20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80.1亿元,同比增长6.1%,加:上级转移支付收入82亿元、一般债务转贷收入8.9亿元、调入资金等48.1亿元,收入总计219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3亿元,同比下降3.7%;加: 一般债务还本支出10.5亿元、体制上解及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支出25.5亿元,支出合计219亿元。全市预算实现收支平衡。

2020年,省下达我市政府债务限额186.56亿元,其中市本级97.43亿元;截止1231日,全市政府债务余额173.55亿元,其中市本级93.13亿元。债务余额低于债务限额,债务风险总体可控。2020年全市偿还债务本息17.6亿元(其中置换10.24亿元),市本级偿还10.42亿元(其中置换5.51亿元),政府债务还本付息实现应偿尽偿。

(一)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38.5亿元,同比增长2.1%,加: 转移支付收入22.5亿元、一般债务转贷收入4亿元、调入资金等26.3亿元,收入总计91.3亿元;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预计完成60亿元,同比下降7.3%,加: 一般债务还本支出5.6亿元、体制上解及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支出25.7亿元,支出合计91.3亿元。市本级预算实现收支平衡。

(二)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计完成59亿元,与上年持平,其中:土地(不含工业)出让金50亿元、债券资金7.4亿元、其他基金1.6亿元。支出完成59亿元,主要用于政府性投资项目建设、土地征收成本、化解政府性债务和支持园区建设以及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

(三)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市本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计完成2.03亿元,上缴逐年提高(已达30%),超额完成年度收入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03元,主要用于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四)全市社保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预计完成73.3亿元,支出预计完成76.6亿元。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2.7亿元、支出31.3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4.8亿元、支出3.2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3.4亿元、支出13亿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6.2亿元、支出15亿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3.1亿元、支出10.5亿元;工伤保险基金收入1.6亿元、支出2.1亿元;失业保险基金1.5亿元、支出1.5亿元。

(五)淮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及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管委会预算执行情况

淮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3亿元,支出预计完成3亿元(含上级转移支付支出)。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管委会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计完成1.4亿元,支出预计完成1.4亿元(含上级转移支付支出)。

以上财政收支数据均为快报统计数,待财政正式决算后,再据实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

2020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主动服务大局,坚持依法理财,着力保障民生,加强预算管理,强化风险防控,较好完成全年财政收入目标任务,财政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位居全省前列,实现财政工作顺利收官,为财政十三五画上圆满句号。五年来,全市各级财政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财政改革,积极支持发展,着力保障民生,认真管控风险,财政各项工作取得较大成效,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作出贡献。

十三五以来,财政综合实力逐步增强,财政收入总量和增幅以及收入质量稳步提升,2017年全市财政收入总量跨过百亿大关;2018年财政收入增幅全省第一;2019年财政收入连跨两个10亿元关口,提前一年完成十三五目标;预计2020年财政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全省第二,十三五期间财政总收入和财政总支出年均增长8%7%。财政管理改革有序推进,制定出台《淮北市市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方案》等,逐步规范了市县区利益分配关系,明确了各自事权责任。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在全省率先实施部门预算公开评审,对重大项目进行重点绩效评价。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省第三批县区国库电子化改革任务率先完成。持续深化国资国企管理改革,加强国有企业实施分级分类监管,推进市建投集团公司市场化转型改革,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建立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定期向市人大报告制度,推进各类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全面落实法定事项报告机制,推动审计问题全部整改到位,自觉接受人大和社会监督。

在看到成绩和积极变化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财政运行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受疫情冲击、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偿还政府债务、新增支出增多等因素叠加影响,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财政收支平衡和县区三保压力不断加大;二是一些部门预算绩效管理主体意识不强,预算绩效结果运用需要进一步强化;三是部分单位过紧日子思想树得不牢,勤俭节约的意识仍需提高,等等。针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责任担当,认真加以克服。

三、2021年财政预算草案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特别是面临新冠疫情、减税降费政策持续影响、经济发展面临困难、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的新形势、新变化,坚持做好财政工作意义重大。2021年财政部门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推动高质量发展,着力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动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持续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加快现代财税制度建设,全面加强财政绩效管理,严格控制政府债务风险,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根据全市预算汇编及经济增长预期、财税体制改革及政策变化等情况,按照保重点、控一般、促统筹、提绩效的总体要求,坚持依法理财、厉行节约、保障重点、深化改革、防范风险的原则,预计全市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市本级预算安排如下:

(一)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

按照现行体制,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38亿元,加:转移支付收入22.55亿元,调入资金16.60亿元,收入总计77.15亿元。按照收支平衡原则,市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安排77.15亿元,加上后续下达的上级转移支付资金约16亿元,预计财政收支规模93亿元。

(二)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

市本级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预期51.4亿元,其中土地(不含工业用地)出让金收入预期50亿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收入预期1.4亿元。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51.4亿元,其中土地出让金支出预算50亿元、其他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1.4亿元。政府专项债收支根据实际发债情况另行报市人大常委会审批。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预期3.2亿元,支出安排3.2亿元,主要用于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四)全市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预算预期80.8亿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82亿元。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6.9亿元、支出34.3亿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4.9亿元、支出3.4亿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1.2亿元、支出11.7亿元;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9.2亿元、支出16.3亿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收入14亿元、支出12.4亿元;工伤保险基金收入3.1亿元、支出2.4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收入1.5亿元、支出1.5亿元。

(五)淮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及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管委会预算

淮北高新区管委会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3.8亿元,支出预算3.8亿元。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管委会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1.5亿元,支出预算1.5亿元。

2021年全市政府债务还本付息29.76亿元(本金23.55亿元、利息6.21亿元),其中市本级16.01亿元(本金12.6亿元、利息3.41亿元),拟通过年度预算安排和争取发行再融资债券置换。

四、2021年财政工作

2021年,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要全面落实好市十六届人大五次会议决议要求,统筹兼顾,突出重点,精准发力,扎实做好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全力保障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有效落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

(一)精准发力促发展。全面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政策,不断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确保企业享受政策红利。持续推进去产能、三供一业分类移交等项改革。多渠道争取中央、省专项资金和专项债以及政策支持,推进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和乡村振兴等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四基一高一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龙头企业、高新开发园区发展,支持发展民营经济和实体经济。支持创新驱动发展,大力推进招商引资,主动对接扶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政策,用足用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红利,着力推动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

(二)有保有压稳预期。密切关注财政经济形势,加强科学分析预测,统筹协调税收、非税征管执收部门依法依规组织财政收入,坚决不收过头税费,努力实现财政收入稳预期、有质量、可持续。大力盘活存量资金,清理结转结余资金,及时收回长期沉淀资金,统筹用于其它亟需支持的领域。树牢过紧日子思想,各项支出精打细算,严格控制和压减一般性支出,大力压减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和三公经费,加大重点领域和刚性支出保障力度。加强对县区财力支持,全面落实保障责任,兜实兜牢三保底线。

(三)助力三大攻坚战。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切实保障扶贫资金需求,全面加强扶贫资金监管,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推进污染防治,继续支持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大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争取力度,筹措资金优先用于在建项目;落实风险防控主体责任,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加强风险监测分析,管好用好专项债券资金,健全监督问责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四)加大投入惠民生。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集中财力保障民生领域投入。支持落实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措施,巩固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支持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和健康淮北建设,持续推进各类民生工程实施,健全完善民生工程绩效、责任、激励、监查问责四位一体的工作推进机制,确保民生政策落到实处。同时,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构建完善财政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体制机制,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实现三农持续向好发展。

(五)规范管理提绩效。推动建立现代财税体制,深入推进各相关领域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指导县区加快改革进程。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编制和执行管理,加强直达资金监管,不断扩大预决算公开范围。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建立健全绩效评价工作机制,加强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不断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落实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完善管资本为主的国资资产监管体制,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大做优。继续深化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政府购买服务改革。认真贯彻落实预算法及实施条例,自觉接受人大预算审查监督,按时向市人大及市人大常委会报告有关财政事项。加大审计问题整改力度,进一步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质量,自觉在人大、政协监督下不断提高财政科学规范管理水平。

各位代表,完成2021年财政预算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市委决策部署,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牢记职责使命,主动担当作为,全力以赴完成各项财政目标任务,为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附件:1.名词解释及政策解读


附件1

 

名词解释与政策解读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求侧改革主要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则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

2.三重一创:是指省财政安排用于支持推进重大新兴产业基地,重大新兴产业工程,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建设,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

3.银政担:是指政府财政部门、银行和政策性担保机构三位一体的风险分担和代偿补偿机制。

4.过桥贷:是指中小企业从银行业金融机构借款到期后,需要继续使用贷款,政府设立续贷过桥资金,为企业提供短期贷款用于归还银行贷款本金,企业用银行新贷款归还政府续贷过桥资金短期贷款。我市的政府续贷过桥资金分别由市同创融资担保集团有限公司和濉溪金盛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负责运作。

5.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改革:即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财政事权是一级政府应承担的运用财政资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任务和职责,支出责任是政府履行财政事权的支出义务和保障。合理划分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是政府有效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前提和保障,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需要。

6.财政收入:是指国家通过一定的形式和渠道集中起来的货币资金,是各级政府实现政府职能的财力保证,主要包括税收收入和非税收入(政府收费等)。从管理级次上,财政收入又分为地方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上划收入。

7.地方财政收入:是地方财力主要来源,主要包括税收地方分成部分和非税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增加相应地方财力增加;上级财力性转移支付增加,地方财力增加。

8.一般公共预算:是对以税收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安排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维持国家机构正常运转等方面的收支预算。

9.政府性基金预算:是对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一定期限内向特定对象征收、收取或者以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特定公共事业发展的收支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应当根据基金项目收入情况和实际支出需要,按基金项目编制,做到以收定支。

10.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对国有资本收益作出支出安排的收支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应当按照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列赤字,并安排资金调入一般公共预算。

11.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是对社会保险缴款、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和其他方式筹集的资金,专项用于社会保险的收支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应当按照统筹层次和社会保险项目分别编制,做到收支平衡。

12.年度地方政府债务限额:是指上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加上当年新增债务限额(或减去当年调减债务限额),具体分为一般债务限额和专项债务限额。限额的设定是根据地方年度实有可用于偿债的财力大小计算。可用于偿债的财力是根据地方可支配财力,减去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等必要支出后的余额计算。

13.六稳:是指中央政治局在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的会议上提出要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六稳既明确了中国经济工作的重心所在,也突出当前经济形势的复杂性。

14.六保:是指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

15.PPP项目:是指政府私人组织之间,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16.两不愁三保障:《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提出,到2020年我国扶贫开发针对扶贫对象的总体目标是: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简称两不愁、三保障

17.地力保护补贴:地力保护补贴就是原来的农业三项合并的一种新型的耕地补贴。这项补贴以绿色生态为导向,推进农业三项补贴由激励性补贴向功能性补贴转变、由覆盖性补贴向环节性补贴转变,提高补贴政策的指向性、精准性和实效性。

18.直达资金:通常情况下是指中央政府直接拨款到地方,资金下达被称为直达资金。直达资金是在建立了特殊转移支付机制,通过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直达资金避免了资金的层层审批,能够快速发挥资金效益,利企利民。

19.四个不摘:习近平总书记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座谈会上详细阐述了贫困县摘帽后的四个不摘,即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