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摘要)
——2021年1月20日在淮北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 余跃武
一、2020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市中院在市委坚强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下,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深化司法改革、审判管理、队伍建设,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全市法院共受理案件48528件(含诉前调案件9890件),审执结46926件,结案率96.7%,结案标的额168.2亿元;其中,市中院受理3488件,审执结3380件,结案率96.9%,结案标的额44.8亿元,审判质效继续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市中院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全国司法宣传工作先进单位,房企破产和解“淮北模式”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入选长三角法学论坛创新实例和淮北市基层治理创新最佳案例,百善人民法庭获评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集体。
投身疫情防控,服务“六稳”“六保”。打好疫情阻击战,认真落实市委“三报到”制度,全市法院400余名干警下沉社区第一线参与防控。加强诉讼服务中心、审判法庭等办公场所的卫生消杀、联防联控,确保疫情期间诉讼服务窗口不打烊。创新办案模式。加强信息化应用,网上立案3493件、开庭747件、调解691件,人民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打官司。有效抓住疫情防控登记个人信息准确全面的契机,深入社区、小区、卡点查找到248名长期下落不明被执行人信息,通过电话、短信等形式执结案件166件,执结标的额2200万元。助力复工复产,出台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司法保障意见,为企业纾困解难。依法惩处妨害疫情防控犯罪行为,赵伟涛口罩诈骗案入选最高法院第一批依法惩处妨害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件。开展“江淮风暴”助力复工复产及服务“六稳”“六保”专项执行,执结拖欠民营企业债务等案件1485件,执行到位5978.5万元;执结涉民生案件276件,执行到位1265.5万元,助力战疫情、渡难关。抓常态化办案,加强统一调度、均衡结案和动态管理,2020年全市法院收案数同比增长10.1%,结案数同比增长8.4%,取得了疫情防控和执法办案双胜利。
护航平安淮北,维护社会稳定。深入推进扫黑除恶,打好案件清结战,率先在全省实现涉黑恶案件一、二审全部审结清零。自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全市法院受理涉黑恶一审案件30件、二审案件21件,判处208人。开展黑财清底攻坚,率先在全省出台涉黑恶案件财产刑执行意见;在市委政法委牵头推动下,联合财政部门出台涉黑恶财产托管规定;建立一案一人一台账,开展终本案件回头看,做到能查尽查、能执尽执。自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判决财产刑6644.4万元,执行到位率88.3%;判决追缴、没收违法财产3421.9万元,执行到位率100%,位居全省第一。宽严相济惩治犯罪,共受理刑事案件1858件,审结1759件,判处2882人。严惩严重暴力犯罪,审结杀人、伤害、抢劫、强奸等案件232件,判处347人,维护社会安定有序,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依法惩处侵财犯罪,审结盗窃、诈骗等案件373件,判处591人;审结建市以来最大的“7·12”跨国网络电信诈骗案,判处79人,守护好人民群众“钱袋子”。保持反腐高压态势,审结职务犯罪案件20件,判处29人,推动反腐败斗争纵深发展。积极参与综合治理,融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推动万人成讼率纳入平安建设考核。深化未成年人审判工作,让未成年人更好回归和融入社会。
聚焦工作大局,保障转型崛起。服务高质量发展,妥善审理涉创新驱动、园区建设等相关案件,有力促进传统产业迭代升级。依法审结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等涉农案件272件,助力脱贫攻坚。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审结涉环境资源案件25件,促进绿色发展。健全金融联席会议制度,合力化解金融风险,集中管辖以来,金融法庭受理案件3145件,审执结3072件,结案率97.7%,结案标的额15.9亿元。完善企业破产处置府院联动机制,制定审理企业破产案件五项规程,受理破产案件14件,清偿债权3300万元;深化房企破产和解“淮北模式”,制定审理房企破产和解案件指引,推动解决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问题。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发挥民商事审判规范、引导、惩戒、保障的职能,共受理民商事案件19446件,审结18507件。出台优化营商环境的司法保障意见,《人民法院报》头版刊载。准确适用不可抗力和情势变更规则,审结买卖、租赁合同案件2825件,妥善处理因疫情导致的合同履行问题,兼顾诚信守约和风险共担。依法大幅降低利率保护上限,审结民间借贷案件5131件,制裁违法放贷行为,减轻中小企业融资负担。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审结建设工程、房屋买卖等案件2770件,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审结涉民营企业案件8666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加强知识产权案件“三合一”审判,审结商标权、著作权等案件283件,保护创业创新。助力法治政府建设,加强行政审判,共受理行政案件780件,审结740件。推进行政案件集中管辖,提升审判专业化水平,濉溪县法院集中管辖以来,平均审理期限缩短17.4天。加强府院良性互动,出台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三联三解”工作方案,市委依法治市办和市委政法委予以转发。
树牢宗旨意识,维护民生权益。加强民生司法保障,妥善审理婚姻家庭、抚养赡养、继承遗赠等案件3534件,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审结教育、医疗、消费等案件978件,审结追索劳动报酬、农民工工资、工伤保险待遇等案件1158件,保护群众切身利益。加强人格权司法保护,审结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隐私权等案件459件,保障人格尊严,维护生活安宁。纵深推进执行攻坚,受理执行案件15099件,执结14928件,执行到位13.5亿元,“3+1”核心指标继续高位运行。变革执行模式,推动执行指挥中心实质化运行,扎实推进团队建设和流程再造。加大强制执行,坚持善意文明执行和依法强制执行并重,创新实行“活扣”“活封”方式和“预处罚”告知制度;开展“夏日风暴”“暖情寒冬”等专项执行,执结案件1891件,执行到位7801万元。严惩拒执行为,继续用好、用足、用活强制执行措施,司法拘留133人,追究刑事责任5人,1598名被执行人迫于执行威慑主动履行1863万元。加强执行联动,联合市委政法委出台工作指引,把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工作纳入平安建设考核体系。加强与执行联动单位的协调配合,冻结扣划资金4.36亿元,查封土地90宗、房产1966套、车辆1629台;纳入失信名单6387人次,限制高消费8455人次。推动执行信息化,全面运用可视化管理平台、单兵作战系统,远程指挥执行办案;举办“6·18”“11·11”网络司法拍卖节,提升财产处置效率。提档升级诉讼服务。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入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诉讼服务质效评估位列全省第二、全国第十。加强专业调解,律师调解案件8353件,调解成功率57%。加强特色调解,开展“红色调解”“乡贤调解”“一杯茶调解”等,百善人民法庭经验做法受到最高法院周强院长充分肯定。深化司法公开,庭审直播10286场,法律文书上网43128篇。
深化改革创新,增创发展优势。改革审委会工作规则,实行审委会年度报告制度,健全新型审判权运行机制。认真落实人民陪审员法,人员陪审员参与审理案件4478件。坚持有序放权和有效监督相结合,院庭长通过监管平台对四类案件精准识别、及时预警、扎口管理,实现自动化、全留痕的阳光监管。加强审判监督管理。明晰两级法院职能定位,充分发挥二审监督、再审纠错功能,做到有错必纠。加强对下监督指导,定期通报、逐案点评发改案件,有的放矢提升整体办案质量。优化审判资源配置,在全省率先实行六类案件集中管辖,每年在基层法院之间调节案件近3000件,基层法院人均办案数差距从集中管辖前的176件缩小至集中管辖后的68件。以人民法庭为依托,打造金融、劳动争议、交通事故等专业化审判,实行类案专办,统一裁判尺度。
着力强基固本,锻造过硬队伍。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着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过硬法院队伍,全市法院共有25个集体、40人次获市级以上表彰奖励。坚持党建引领。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抓班子带队伍,加强党组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坚持抓支部强基础,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扎实开展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工程,市中院被推荐为省直机关党建工作会议参观考察示范点。坚持抓党员严管理,加强党性锻炼,市中院代表淮北获得全省职工法律知识竞赛二等奖。加强能力建设。举办全市法院政治理论培训班,在职干警和聘用人员参训率100%。参加民法典培训讲座14期,累计参训4000余人次。加强对基层法院领导班子的协管,开展政治监督谈话,督促指导整改落实,切实增强监督的有效性。全面从严治院。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做好市委巡察等整改“后半篇文章”。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进一步优化全市法院系统政治生态。认真开展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专项整治,切实排除法官办案中的各种干扰因素。
坚持党的领导,自觉接受监督。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全面贯彻落实政法工作条例,确保把党的绝对领导贯彻到法院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始终牢记监督就是关心和支持,认真落实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决议,向市人大常委会专项报告执行工作,接受首次专题询问,不断提升审判执行质效。省高院组织代表委员看法院首站视察淮北,24名全国、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方位感受淮北和淮北法院新风采新面貌。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坚持向市政协通报法院工作,支持派驻监督员履行监督职责。加强与代表委员常态化沟通联络,邀请全国人大代表作“两会”精神辅导报告,走访代表委员142人次,邀请代表委员旁听庭审、见证执行286人次,认真办理建议、提案4件。
二、2021年工作安排
全市法院总体工作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主题,更加注重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强基导向,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严格公正司法,践行司法为民,扎实推进改革,打造高素质法院队伍,为淮北更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为此,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服务发展要有新作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司法应对,助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服务高质量发展、一体化发展。
执法办案要有新成效。坚持实体公正、程序公正并重,多措并举提升办案质效。加强民法典贯彻实施,提高民商事案件审判水平。加强对下业务指导,统一裁判尺度。坚持调判结合,力促案结事了。深化智慧法院建设,推进现代科技与司法工作深度融合。
司法为民要有新举措。深入推进“分调裁审”机制改革,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发挥执行对民生的保障、促进作用,推进执行长效机制建设,抓好市人大常委会执行工作审议意见落实。打牢基层基础,加强人民法庭建设,服务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
深化改革要有新进展。持续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健全新型审判权运行机制。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统一常见多发刑事案件基本证据标准。着力优化办案团队组织架构,促进优势互补,不断提升审判资源配置的科学性。
队伍建设要有新气象。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审判,提升干警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加强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切实提升公正司法的能力和水平。深入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把“严”的主基调长期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