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外事办公室)2019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本报告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国务院令第711号)和《国务院办公厅政府信息与政务公开办公室关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办公开办函〔2019〕60号)要求,结合工作实际,由淮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撰写。全文由政府信息公开总体情况、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情况、存在主要问题和改进情况、其它需要报告等六部分组成。本报告中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自2019年1月1日起至2019年12月31日止。如有疑问,请与淮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政务公开办联系。(地址:淮北市人民路208号行政中心5楼512室,邮编:235000,电话:0561-3198517)。
一、总体情况
2019年以来,市政府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严格按照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9年政务公开重点工作任务分工》的各项,全面推进五公开,持续深化重点信息领域公开,切实加强政策解读、回应关切、新闻发布和公众参与,不断完善制度机制,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性成效。
(一)主动公开情况。一是深入落实“五公开”。建立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继续抓好重大决策预公开,推进政府会议开放,邀请公众代表列席市政府常务会议,并听取代表对相关议题的意见建议。市政府第24次常务会议审议《淮北市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规划(2018—2035年)(送审稿)》等议题时,邀请公众代表列席,听取其意见。二是不断强化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持续抓好放管服改革、高质量发展、“三大攻坚战”、重大项目建设批准与实施、公共资源配置和公共监管等工作任务和要求的贯彻落实,积极推进社会公益事业及重点民生领域信息公开,提高信息发布数量和质量。三是加强政策解读。围绕稳定市场预期,加强政策解读工作力度。建立政策解读前置审核程序,对部门起草提请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的政策性文件,在报送议题的同时,同步要求制定解读方案,切实提高解读质量。四是主动回应关切。通过新闻发布、在线访谈、政风行风热线、回应关切等栏目,及时对全市经济社会热点和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办事创业的堵点痛点进行回应。全年市政府主动回应关切336次,组织“在线访谈”11期,播出政风行风热线节目345期。五是全面抓好优化营商环境信息公开。全面助力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建设,围绕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做好持续压减行政审批事项、推进“证照分离”改革、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压减企业开办时间、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优化政务服务等方面的信息公开工作,切实做好相关政策、工作方案的解读、宣传,主动回应各类企业的关心关切,不断听取各类企业的意见建议,及时公开相关工作落实情况。2019年,全市各县区、工作组、相关部门共组织集中宣传416场次,参与企业20975家次;走访调研企业数共10362家次;印发宣传彩页、名片等资料5万余份,在各级媒体宣传报道1841篇,累计发送“四送一服”宣传短信4.3万条;对接要素4411项,涉及资金52亿元,解决用工13105人;办结企业反映问题939个。
(二)依申请公开情况。高度重视依申请公开,新《条例》出台后,及时对依申请公开办理时限、程序等内容进行调整,进一步规范受理登记、分析研判、会商办理、审核答复、档案归档等环节办理流程。全年受理依申请公开44件,从申请主体上看,企业0人,公民44人;从申请方式上看,互联网申请28件,其他方式申请16件。
(三)政府信息管理。建立健全政府信息管理动态调整机制,对不予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定期评估审查,对因情势变化可以公开的政府信息及时予以公开。加强政务公开机构建设,以机构改革为契机,调整充实政务公开办人员力量,1名县级干部、2名科级干部专职从事政务公开工作。加大培训力度,先后组织全市政务公开信息员业务培训会4次。强化经费保障,投入20余万元,用于政务公开第三方测评、宣传、载体制作等工作。
(四)公开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公开“主渠道”作用,结合工作实际,及时调整完善政府信息主动公开目录。紧跟全市经济发展的大局和人民群众的需求,设立“四送一服”、“中央环境保护督察淮北专题”、“安徽省环境保护督察淮北专题”等特色专题,切实提高公开效果。把政府公报作为政务公开基础性工作,继续办好政府公报电子版,完善政府公报体系和工作机制,提高政府公报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五)监督保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召开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专题安排部署政务公开工作,印发《2019年政务公开重点工作任务分工》等文件,进一步细化政务公开工作,明确各项重点工作的时间表、任务书。二是强化督查考核。聘请第三方机构,对政务公开工作开展季度测评,实行一对一现场培训整改,确保问题整改完毕。印发《淮北市2019年政务公开工作考评方案》,将政务公开工作纳入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分值权重占比4%,季度测评结果作为政务公开绩效考核的重要参考。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第二十条第(一)项 |
||||
信息内容 |
本年新 |
本年新 |
对外公开总数量 |
|
规章 |
0 |
0 |
0 |
|
规范性文件 |
36 |
36 |
184 |
|
第二十条第(五)项 |
||||
信息内容 |
上一年项目数量 |
本年增/减 |
处理决定数量 |
|
行政许可 |
0 |
0 |
0 |
|
其他对外管理服务事项 |
0 |
0 |
0 |
|
第二十条第(六)项 |
||||
信息内容 |
上一年项目数量 |
本年增/减 |
处理决定数量 |
|
行政处罚 |
0 |
0 |
0 |
|
行政强制 |
0 |
0 |
0 |
|
第二十条第(八)项 |
||||
信息内容 |
上一年项目数量 |
本年增/减 |
||
行政事业性收费 |
0 |
0 |
||
第二十条第(九)项 |
||||
信息内容 |
采购项目数量 |
采购总金额 |
||
政府集中采购 |
4 |
116.7万元 |
||
三、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
(本列数据的勾稽关系为:第一项加第二项之和,等于第三项加第四项之和) |
申请人情况 |
||||||||
自然人 |
法人或其他组织 |
总计 |
|||||||
商业企业 |
科研机构 |
社会公益组织 |
法律服务机构 |
其他 |
|||||
一、本年新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
44 |
0 |
0 |
0 |
0 |
0 |
44 |
||
二、上年结转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
0 |
0 |
0 |
0 |
0 |
0 |
0 |
||
三、本年度办理结果 |
(一)予以公开 |
4 |
0 |
0 |
0 |
0 |
0 |
4 |
|
(二)部分公开(区分处理的,只计这一情形,不计其他情形) |
1 |
0 |
0 |
0 |
0 |
0 |
1 |
||
(三)不予公开 |
1.属于国家秘密 |
|
|
|
|
|
|
|
|
2.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公开 |
|
|
|
|
|
|
|
||
3.危及“三安全一稳定” |
|
|
|
|
|
|
|
||
4.保护第三方合法权益 |
|
|
|
|
|
|
|
||
5.属于三类内部事务信息 |
|
|
|
|
|
|
|
||
6.属于四类过程性信息 |
|
|
|
|
|
|
|
||
7.属于行政执法案卷 |
|
|
|
|
|
|
|
||
8.属于行政查询事项 |
|
|
|
|
|
|
|
||
(四)无法提供 |
1.本机关不掌握相关政府信息 |
32 |
0 |
0 |
0 |
0 |
0 |
32 |
|
2.没有现成信息需要另行制作 |
|
|
|
|
|
|
|
||
3.补正后申请内容仍不明确 |
|
|
|
|
|
|
|
||
(五)不予处理 |
1.信访举报投诉类申请 |
|
|
|
|
|
|
|
|
2.重复申请 |
|
|
|
|
|
|
|
||
3.要求提供公开出版物 |
|
|
|
|
|
|
|
||
4.无正当理由大量反复申请 |
|
|
|
|
|
|
|
||
5.要求行政机关确认或重新出具已获取信息 |
|
|
|
|
|
|
|
||
(六)其他处理 |
7 |
0 |
0 |
0 |
0 |
0 |
7 |
||
(七)总计 |
44 |
|
|
|
|
|
44 |
||
四、结转下年度继续办理 |
0 |
|
|
|
|
|
四、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
行政复议 |
行政诉讼 |
|||||||||||||
结果维持 |
结果纠正 |
其他结果 |
尚未审结 |
总计 |
未经复议直接起诉 |
复议后起诉 |
||||||||
结果维持 |
结果纠正 |
其他结果 |
尚未审结 |
总计 |
结果维持 |
结果纠正 |
其他结果 |
尚未审结 |
总计 |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2019年,我办按照省政务公开办《2019年政务公开重点工作任务分工》的安排部署,扎实推进、务实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领导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还有一定的距离。一是政务公开保障能力仍需加强,政务公开人员较兄弟地市稍显薄弱。二是“五公开”机制落实不到位,公开质量和效果仍需加强。三是政务公开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仍需进一步增强。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办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政策解读。落实和完善政策解读各项工作制度,进一步明确解读范围、落实解读责任,丰富解读形式,提高政策解读质量。二是推进制度建设。完善重大决策预公开工作制度,继续落实利益相关方、公众、专家、媒体等列席政府常务会制度。建立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制度,围绕“三大攻坚战”、高质量发展、公共服务与民生等重点领域信息公开,明确公开重点,细化公开内容,增强公开时效。三是加强业务培训。将政务公开课程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课程,适时举办全市政务公开工作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不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能力水平。
六、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我办高度重视新《条例》的宣传贯彻,及时下发《关于做好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宣传贯彻工作的通知》,扎实推动新《条例》宣传贯彻。一是召开会议“学”。市县两级及时召开专题学习会议,邀请相关专家对新《条例》修改的相关内容进行培训,培训200余人次。二是网站专题“设”。通过转载新《条例》全文及政策解读,滚动播放宣传横幅、标语等方式,在全市43家政府网站显著位置开设新《条例》宣传贯彻专题。三是深入基层“讲”。坚持市、区、镇(街道)三级联动,积极组织政务公开信息员走进社区、走进基层,悬挂条幅10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