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淮北分局对淮北市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0018号提案的回复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淮北监管分局 发布时间:2025-07-21 15:48 字号:

 

 

 

关于提供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第0018号

提案的回复

农工党市委会 :

   第0018号提案《关于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建议》由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淮北分局和淮北市发改委分办,来函已收悉,现将相关情况答复如下:

一、增加融资供给,优化信贷结构

(一)深化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

一是引导辖内银行机构积极配合政府部门,主动融入区县工作专班,扎实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并将走访对接范围扩大至全部民营企业和外贸实绩企业,做好二次走访和精准化走访。做实“311”工作法,提高融资服务效率。二是建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员制度,从辖内银行机构精选310名业务骨干,按照就近服务、分布均衡的原则匹配到各个街道、社区、乡镇,参与协调机制融资服务的全过程。三是联合市发改委、财政局出台《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工作评价暂行办法》,对各银行机构授信率、贷款率、需求满足度、响应速度等方面开展评价,并实施奖励。根据2025年一季度工作开展情况,对辖内6家银行机构实施合计1亿元的财政资金存放奖励。四是对于进入“推荐清单”但未获得授信的企业,指导对接银行“一企一策”分类建立动态台账,及时掌握原因、跟踪进度、做好修复工作,努力做到“应贷尽贷”“能贷快贷”。

截至2025年5月末,全市纳入“推荐清单”企业17211户,已授信16856户,授信金额320.33亿元,授信率97.94%,居全省第3位。已发放贷款15969户,贷款金额234.99亿元,贷款率92.78%,居全省第2位。

(二)强化监管引领,优化信贷结构

一是制定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重点指标指导性计划,分机构对首贷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民营企业贷款等重点指标设立差异化目标,按月监测、按季通报、按年考核。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外贸、科技、民营、涉农、消费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优化信贷结构。截至2025年5月末,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余额202.91亿元,较年初增加21.82亿元,增速12.05%,高于各项贷款增速7.00个百分点。小微企业中长期贷款余额511.39亿元,较年初增加42.08亿元,增速8.97%,高于各项贷款增速3.92个百分点。二是开展2024年度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监管评价,对政策落实不到位,考核未达标的机构采取约谈、督导、现场检查等监管措施。截至2025年5月末,全市银行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96.52亿元,较年初增加23.91亿元,增速8.77%,高于各项贷款增速3.50个百分点;贷款户数5.40万户,较年初增加0.25万户。

二、压实工作责任,降低融资成本

一是指导银行机构加强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定价管理,根据贷款市场报价利率、自身资金成本和小微企业经营状况合理确定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建立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利率月度监测机制,对利率异常变化的机构采取相应监管措施。二是开展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透明化工作,在银行机构与小微企业签订贷款合同前,通过《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明白纸》,详细列明融资的利息成本及非利息成本,压实银行机构融资服务定价管理责任,治理不合理收费乱象,推动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截至2025年4月末,全市银行业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3.95%,较年初下降0.44个百分点。

三、完善机制建设,加强制度保障

(一)推动落实中小微企业无还本续贷政策

一是指导银行机构修订续贷业务管理制度、配套文件、操作流程等,加强续贷业务的内部控制及贷后管理工作,不断开发适应当地小微企业经营发展的续贷产品。二是开展无还本续贷专项督导调研,指导银行机构在贷款到期前至少1个月主动与企业沟通续贷事宜,确保实现“应续尽续”。截至2025年5月末,辖内银行机构无还本续贷余额91.80亿元,较年初增加16.22亿元,增速21.47%。

(二)推动普惠信贷尽职免责落实落细

指导银行机构修订完善尽职免责制度,建立有效的容错纠错机制,明确容错的具体情形、程度及后续处理措施,对已发生的错误建立错后监督和评估机制,提高责任认定工作效率,压缩工作时间;对于无确切证据证明失职或履职不到位的信贷人员,做到“应免尽免”,提高敢贷、愿贷积极性。2024年全市银行业普惠信贷业务尽职免责600余人次,涉及贷款金额1.04亿元,涉及不良贷款户数222户。

四、加强宣传推广,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积极开展“普惠金融推进月”、“个体工商户服务月”等专项行动,组织银行机构进社区、进乡镇针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主等市场主体普及金融知识、介绍政策产品。二是联合相关部门印发《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明白纸》《个体工商户金融服务手册》等宣传品,扩大政策、产品的知晓面,提高融资服务质效。三是期梳理分局及辖内银行机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方面工作举措及成效,优选典型、标杆案例,加强推广,向中国银行保险报等主流财经媒体报送正面宣传,引导市场预期。鼓励获得融资的小微企业积极向媒体介绍相关情况,营造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最后,再次感谢贵单位对我市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所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2025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