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淮北监管分局2024年上半年工作情况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淮北监管分局 发布时间:2024-10-11 11:19 字号:

今年以来,淮北金融监管分局(以下简称分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四新”工程,着力强化“五大监管”,引导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助力加快建设“五宜”幸福城市

一、银行保险业运行情况

(一)金融业对全市GDP贡献持续加大。截至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946.1亿元,同比增长10.8%,位居全省第10位;金融机构利息收入、手续费、佣金净收入合计下降1.4%,位居全省第4位。上半年,金融业增加值增速5.5%,高于全省1.4个百分点,对全市GDP贡献率为8.4%。

(二)信贷结构不断优化。截至6月末,全市银行业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37.71亿元,较年初增11.41%,高于各项贷款增速2.95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贷款余额487.98亿元,较年初增10.18%,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72个百分点中长期贷款(不含按揭)余额934.55亿元,占比48.03%,较年初上升1.65个百分点。其中,小微企业中长期贷款增速9.91%,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45个百分点;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22.06%,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3.60个百分点。信用贷款余额479.55亿元,信用贷款占比32.19%,较年初上升1.79个百分点,其中,中小微企业信用贷款占比23.83%,较年初增长1.33个百分点。

(三)保险保障不断增强。上半年,市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32.03亿元,居全省第13位,同比增6%,居全省第3位。农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占比较去年同期提升3.63个百分点特色农险保费同比增长123.63%。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3.22万亿元,同比增长13.56%赔付支出12.81亿元,同比增长37.2%,增速全省第5位。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重点领域支持,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水平

1.科技金融服务提质增效一是建立供需撮合机制定期向银行机构推送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六类”科创企业无贷户名单,实现名单内企业走访对接全覆盖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157.58亿元,较年初增长52.45%,高于各项贷款增速44个百分点。科技创新型企业贷款余额154.05亿元,较年初增12.06%,高于各项贷款增速3.6个百分点。二是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围绕淮北市五大重点产业集群和十大重点产业链,开展“一群一链一行多企”专项对接,推动支持制造业重点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制造业贷款同比增长22.53%,位居全省第6位三是强化科技保险保障。督促财险公司优化科技保险承保政策,持续开展科技企业重点客群走访对接,累计59家企业提供保险保障59.04亿元。

2.加强普惠金融服务。一是制定2024年普惠信贷指导性计划,将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民营企业贷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等15项重点指标分机构分解目标任务,按月监测、按季通报、按年考核。二是开展“普惠金融推进月”行动,聚焦淮北当地主导产业,加大对小微企业等支持力度。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速15.6%,位居全省第7位,其中,个体工商户贷款增速17.41%。三是强化监管评价结果运用,对2023年度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进行监管评价,向上级行函告前三名、后三名的机构评价情况,并将评价排名最后的机构列入年度现场检查计划。

3.发挥保险保障功能。一是优化风险减量服务。针对淮北市今年两次强降雪异常天气,指导保险机构通过发布预警、畅通热线、线上理赔等多项举措,及时响应风险保障和理赔需求,两场强降雪期间,保险业车险理赔4637件、赔付2282.72万元;农险理赔196件、赔付298.38万元。二是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全面完成午季小麦保险承保工作,为11.94万农户提供风险保障16.51亿元。大力支持“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指导保险公司推出政策性+商业性肉牛养殖保险组合型方案,上半年,共承保肉牛1.82万头,提供风险保障2.4亿元。

(二)强化协调联动,着力防控重点领域金融风险

1.扎实推进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联合出台《淮北市商品住房项目保交房攻坚战实施方案》,持续开展“白名单”项目的储备、申报,督促主办行辅导项目公司及时完善提款条件,根据项目进度,按照合同约定及时进行放款,积极满足“白名单”项目合理融资需求。截至6月末,淮北市列入白名单项目16个,入围数量位居全省第3位,实现“白名单”项目授信全覆盖,授信金额19.83亿元,累计发放贷款17.38亿元。

2.严厉打击防范各类非法金融活动。一是督促辖内银行保险机构成立非法金融活动监测领导小组,制定涉嫌非法集资可疑资金监测预警方案,建立常态化监测预警机制。二是开展“职业背贷人”案件排查,根据人民公安网案情通报线索,组织辖内银行机构开展核查。三是强化员工行为管理。印发专项通知,组织辖内银行机构开展员工异常行为专项排查,督促建立完善异常行为监控预警机制,持续加大问责力度,及时进行问责通报,增强警示和震慑作用。

(三)稳妥有序推进机构改革,助力金融高质量发展

按照金融监管总局系统统一部署,濉溪金融监管支局于2024年4月8日正式挂牌,作为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在县域的主要监管力量,是贯彻落实党中央金融工作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深入实施“新机构、新作风、新建树、新形象”工程,积极主动加强央地协同,合力防范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协同做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范、保交房攻坚战等工作,更好实现同责共担、同题共答、同向发力。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下半年,分局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上级党委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锚定金融强国建设目标,深入实施“四新”工程,为加快建设“五宜”幸福城市,推进中国现代化淮北实践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一)抓紧抓实重点工作任务落实。一是力争全面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围绕市委市政府年度目标任务,实施“清单化管理+闭环式落实+标志性成果”的工作推进模式,继续按月监测、按季通报调度,倒排工期,加压推进,确保落实落细。扎实有效做好金融支持“保交房”工作。认真落实保交房工作总体方案,进一步发挥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作用,加强协调联动推进项目满足“白名单”条件,强化调度督促,对已授信符合要求的合规项目做到“应贷尽贷”,争取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指导银行机构支持“三大工程”建设,支持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二)扛起扛牢强监管严监管责任。一是坚决做到监管“长牙带刺”。聚焦造成金融风险的关键人、关键事、关键行为,加大对重点领域严重违法行为查处力度。常态化开展重大风险隐患排查,强化违规线索快速排查,落实综合施策要求,做到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二是持续深化央地协同。强化行刑衔接、监审联动、纪法贯通,增强监管查处威慑力。及时向政府和相关部门报告通报重要监管信息、重点风险线索和重大专项行动,准确反映中小金融机构风险状况。探索建立国资监管与金融监管协同机制,深化重大事项会商、重要信息共享、重要结果运用。做好非法金融活动前端防范、监测预警、配合处置等工作,努力守护好人民群众“钱袋子”。三是全面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推动构建“大消保”工作格局,构建市县贯通互动的金融消保工作体系,发挥好基层一线消保“观察哨”作用。紧盯重点机构和重点业务,深化源头治理。在全市金融业大力培育和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加大金融知识宣传力度,常态化做好风险提示。

(三)做实做细金融“五篇大文章”。一是持续完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政策体系。按照金融监管总局系统部署,结合淮北实际完善“1+N+X”政策体系,提升经济金融适配性。促进提振消费需求,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二是支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落实金融监管总局等三部门“三首”保险补偿政策,助力淮北市“五群十链”重点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发展壮大。积极开展投贷联动业务,力争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贷款增速和占比稳步提升。三是不断提升普惠金融质效。强化监管引领,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加强民营企业融资支持,推动普惠信贷尽职免责制度落地落实,着力解决“不愿贷”“不敢贷”等问题。加大对粮食安全、种业振兴等重点领域信贷投放,大力支持“秸秆变肉”暨肉牛振兴计划,强化全产业链信贷支持,积极推广肉牛养殖特色保险。持续推进“千万工程”精品示范村“名单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系列金融对接活动,助力乡村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