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好“创新之问”,淮北——持续优环境 培育“大块头”
又是一年开学季,爱心助学暖人心。9月9日,市工商联、市江苏商会走进烈山区宋疃镇王楼小学,为134名学生捐赠秋季校服三件套,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和关爱。“我们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搭建平台,引导更多民营企业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履行责任、服务社会,为淮北高质量转型发展注入新动能。”活动中,市工商联负责同志表示。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市委、市政府以思想破冰引领发展破壁,聚焦深化改革开放,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引导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民营经济促进法,完善常态化听取民营企业意见建议机制,畅通拓展政商沟通渠道,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真正做到“一视同仁”,把“问题清单”变为“创新清单”。引导全市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企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助推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7月,我市民营经济实现税收突破60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量的65.4%;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35.8亿元,占我市进出口总值的61.3%。与此同时,民营企业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持续发挥了重要作用。
促进“两个健康”,凝聚发展共识。我市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市工商联常态化组织开展民营企业宣讲会、座谈会,今年以来,深入90余家商协会和会员企业开展走访交流、谈心谈话,引导民营企业和企业家保持发展定力、增强发展信心。聚焦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在市传媒中心《淮北日报》、淮北新闻联播、“淮北发布”等主流平台,开设“促进‘两个健康’ 壮大民营经济”专栏,全方位宣传展示英科医疗、国轩象铝、曦强乳业、合众机械等民营企业良好形象,树立民营经济领域先进典型,引导民营经济肩负更大使命、承担更重责任、发挥更大作用。
企业家精神之于淮北,是激发民营经济创新活力的源泉,是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我市持续深化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打造“益企联商”品牌,推进商协会党的组织和工作“两个覆盖”,推深做实“党建+拥军”“党建+乡村振兴”等党建示范点建设。开展“工商联大讲堂”“企业家学法大讲堂”等活动,举办“青蓝接力、传承创新”系列活动,加强年轻一代民营经济人士教育培养。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组织民营经济人士积极参与节日慰问、消费助农等公益慈善行动,引导企业家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巩固拓展“万企兴万村”行动经验成果,5家民营企业产业项目入选2024年度安徽省“万企兴万村”行动优秀案例。
强化部门协同,主动领题、专注破题、全力解题,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市工商联积极联合工信、科技、财政、生态环境等部门,围绕产业扶持政策、科技赋能、绿色发展等开展涉企培训,合力推进银企对接、金融服务商协会等行动,帮助民营企业进一步把握形势政策,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回应民营企业家需求建议,定期举办“企业家接待日”,办好“民营企业家进名企暨县区行”系列活动,深入民营企业、商协会了解生产经营、人才用工、政策落实等情况,推动工作、资源、服务等有效融合,针对企业诉求实行“清单+闭环”办理,为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安心谋发展吃下“定心丸”。
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记者从市工信局获悉,2025年以来,全市新增私营企业5811户,新增个体工商户24006户;全市565家规上民营工业企业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数量的87.3%,增加值占比39.8%,增加值同比增长2.3%,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0.8个百分点。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2024年,英科医疗实现产值42亿元,一次性手套全球市场占有率达11.8%,稳居行业龙头地位,单只手套碳排放量同比下降20.7%,将“中国智造”的名片推向世界;徽香昱原在淮北及周边建立农产品种植基地12个,带动2000余农户每亩增收1500元,通过“淮优农品”平台帮助销售本地农产品超8000吨;2024安徽省民营企业百强榜单中,我市的华孚时尚、理士电源、口子酒业、英科医疗、濉溪牧原农牧5家民企取得营收、制造业等9个百强席次……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从不起眼的“小不点”成长为担大任的“大块头”,形成“乔木”参天、“灌木”茁壮、“苗木”葱郁的生动场景,成为点燃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