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深入实施“千名干部进千企”行动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实施“千名干部进千企”行动,聚焦制约企业发展的困难问题,市、县(区)、园区、镇(街道)四级联动,部门行业协同,通过开展调研走访、惠企政策宣传、企业诉求化解等举措,实打实为企业纾困解难。
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各牵头部门和县区高度重视,高位谋划推动。6家片区联系包保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安排部署,明确专人负责,认真履行牵头责任,做好常态化联络沟通和服务协调工作。各县区深化包保机制,成立领导小组,细化工作举措,积极推动工作有序开展。濉溪县第一时间传达学习方案要求,制定细化方案;相山区积极筹备动员,新年首会印发《相山区贯彻落实创优营商环境“千名干部进千企”常态服务机制实施方案》;杜集区突出问题导向,召开联系包保工作调度会,制定联系包保若干举措,对企业诉求按类区分并分级帮办;高新区落实落细包保工作机制,由54名中层以上干部“一对一”开展帮扶。
精准推送政策,提振发展信心。包保单位和干部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加强政策宣贯,上下联动,精准推送国家及省、市、县扶企政策。濉溪县印发《濉溪县惠企政策汇编》3000余份、帆布宣传手提袋3000余个,达成人才对接65人,资金对接3541万元。相山区印发《帮扶政策口袋书》《助企纾困明白卡》等宣传材料3.6万余份,并成立楼宇经济工作专班,出台楼宇经济专门政策。杜集区累计召开政策宣讲会40场次,企业座谈会60场次,要素对接会7场次。烈山区坚持线上线下并重,线上推动“免申即享”政策上线82条,线下持续开展金融政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政策宣讲会。高新区召开政策宣讲会7场次,“一对一”精准指导企业80余家,发放惠企政策200余份,为28家企业和项目招工1192人,促成院企对接达成产学研协议6项。煤化工基地开展促进经济发展、人才、科技创新等惠企政策宣讲,累计协助企业申请奖补资金约2100万元,协助企业融资4700万元。
强化要素保障,助企纾困解难。破解要素制约,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土地、水电气供应、用工等要素保障问题,助力企业发展。截至目前,在资金、人才、科研、土地等要素对接方面达成协议615个,其中,资金要素对接达成金额1.1877亿元,人才要素对接1652人,科研要素对接项目70个,土地要素对接285.4亩。坚持问题分级处置,针对企业提出的问题进行分层级收集和解决,截至目前共搜集问题223个,其中,融资问题27个,财产登记问题2个,水电气问题25个,劳动用工问题22个,项目建设问题35个,市场监管问题10个,政策奖补咨询问题20个,园区配套设施问题16个,用地问题1个,其他问题65个。针对收集问题,及时协调解决,223个问题现已全部办结。
提升服务质效,优化发展环境。坚持部门协同,强化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其中,市工信局先后对接相山区政府3次,相山区先后召开专题调度会8次,区营商办坚持每周调度1次。市商务局组织19家物流企业和5家银行召开银企对接会,重点解决物流业融资难题。市人社局2024年以来共举办线上、线下“2+N”“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退役军人服务月”“人才兴皖‘就’在江淮”“招才引智高校行”等专项大型招聘活动564场,其中线下招聘会291场,线上招聘会273场;参加企业1.21万家次,累计提供就业岗位44.6万个次,进场求职5.61万人次,初步达成就业意向9908人。坚持“四到”服务模式,秉承“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原则。其中,杜集区召开全区优化涉企执法检查营商环境推进会,全力践行“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烈山区认真落实入企检查备案制度,开展入企检查备案3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