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转型发展育人才添活力

浏览次数: 作者:记者 徐筱婧 通讯员 丁浩 信息来源:淮北日报 发布时间:2014-04-28 10:01 字号:

  全国劳模、淮北矿业集团方国胜培训工作室成立了22个科研学习小组,先后培训学员4000余人。从工作室培训出来的综采预备区机采队队长王忠才不仅成为了技术骨干,还被授予“全国技术能手”“全国煤炭行业技能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人才津贴”。

  全国劳模、濉溪县农业科研试验站站长蔡士兵领衔的“蔡士兵玉米育种工作室”,先后创新超黑甜糯玉米育种材料(自交系)2500多份,培育玉米新品种16个,黑糯玉米育种工作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

  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活力、领跑推动行业发展、培养创新人才基地、传承劳模精神——市总工会在全市开展的创建劳模(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活动,已然发挥出劳模的最大辐射作用,成为职工学习成长的 “加油站”、创新创造的“孵化器”、企业行业发展的“提速器”、弘扬劳模时代精神的新品牌。此项活动荣获2013年度全省工会创新工作一等奖。

  为推动劳模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有效开展,市总工会在活动开展伊始,就注重常态化、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工作运行机制,积极构建“党政支持、工会组织、劳模挂帅、职工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坚持完善“有劳模领衔、有创新团队、有攻关项目、有创新成果、有场地、有经费”的“六有”创建标准。

  同时,对创建工作进行全过程指导与服务,制订《劳模工作室管理办法》,对劳模工作室申报、命名、创建、考评实行一体化运作,组织工作室之间的学习交流活动等系列措施,确保劳模创新工作室发挥作用。

  作为全市工会重要的、有影响的工作品牌,首批劳模创新工作室已实现了最初创建时的目标。即:在围绕破解企业生产经营的重点、难点问题上见成效,在培养、造就技术工人大军上见成效,在传承劳模精神、集聚建设精致淮北合力上见成效。

  突出劳模创新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是保证创建工作水平不断提升的有效手段。市总工会始终重视培育亮点,首批命名的10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就涉及到煤炭、建筑、电力、化工、教育、卫生和农业等多个行业,涵盖了全国劳模、省劳模、市劳模及技能大师,较好地体现了淮北的产业特点,注重了行业代表性和多样化、兼顾了劳模的层次性,使广大职工既能“看得见”,又能“跟得上”。

  市总工会还注重成果推广与社会宣传。积极组织创新成果展、创新成果发布会、在各类媒体大力宣传创建成果……努力提高创新成果的“含金量”,在广大职工中掀起了以劳模为标杆、以创新为己任的竞赛热潮。

  如今,劳模创新工作室在引领职工开展技术攻关、新产品研发、技术革新,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企业行业创新发展上,发挥着越来越强的引领作用,已经成为工会组织鼓励和保护职工创新热情的有力举措,成为劳模和职工群众锐意创新,攻坚克难,打造精良产业、助推转型发展的新阵地。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