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轻工业:乘风破浪扬帆再起航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关键抉择,开启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释放新的改革红利,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据相关媒体报道,在当前中国轻工业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发生很大变化的情况下,粗放式发展方式难以为继。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分析,中国轻工业必须获取新的动力,加快转型升级。
以此来审视我市轻工业的发展,记者发现近年来我市轻工业企业走的正是“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道路,企业自身和行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也足够让人欣喜。
2013年全年,全市规模以上轻工业实现增加值119.04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3.1%,累计比上年同期增长18.3%。其中,食品工业实现增加值60.16亿元,同比增长19.2%;纺织服装实现增加值19.199亿元,同比增长15.6%;医药制造、家具制造等行业也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
一
淮北市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凤翔路2号,台湾黑松进军大陆饮料市场的第二站。
安徽松源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树荣一边领着记者参观生产车间,一边为记者未能见到生产设备满负荷运转的场景感到遗憾。
这家成立于2010年5月的食品企业,主要从事食品饮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黑松品牌旗下的果粒类、茶类、含乳类三大系列饮料。成立至今,贴上黑松标签的饮料不断从这里销往全国各地。
陈树荣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企业已接到乐天玛特集团50万箱的订单、台湾黑松70万箱的订单。松源引进的广州达意隆“四合一”全自动热灌装饮料生产线,是目前亚洲技术含量最高、自动化程度最高的饮料生产线之一,年产量可达600多万箱,9000多万瓶。“松源2014年的发展还要好于2013年。”陈树荣说。
除了为黑松继续代加工饮料产品,陈树荣还将推出自己的饮料品牌。“我们松源公司力争成为黄淮海地区最大的食品饮料加工基地,成为本土饮料龙头企业。”
走进淮北倍儿鲜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正将水饺称重、装袋、封箱,一片繁忙景象。
总经理李军华介绍,近期市场上对速冻食品的需求量很大,订单不断。
淮北倍儿鲜食品有限公司是集科、工、贸为一体的速冻食品及专用粉加工企业,是河南倍儿鲜集团下属第四个公司。公司占地面积38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0余平方米,总投资超过1亿元。
作为较早进驻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的企业,李军华深切地感受到了开发区集聚效应在降低公司生产成本、促进经营发展等方面起到的巨大促进作用。
“生产水饺,我们所需的肉类由宝迪集团提供,蔬菜由附近的种植基地提供,面粉由公司隔壁的白象面业提供,产品包装由思朗包装负责。”李军华说。
无论是陈树荣还是李军华,他们不约而同地表示,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帮助良多。
从最初的一片荒芜到厂房林立,从一张蓝图到项目纷纷落户,从建区时的两三家企业到如今入驻企业突破100家,凤凰山食品经济开发区正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了淮北轻工业发展的一面旗帜。
二
在杜集区矿山集街道办事处,有一个杭淮工业园,这里汇集了宏大、宏远、华冠、国申、启鑫精纺、启鑫高支纱等十多家纺织企业。这些企业面临行业深度调整期的重重考验,从转换经营理念、更新生产设备、调整产品结构等环节入手,让曾经荣获 “安徽省纺织产业集群区”“安徽省纺织创业基地”的土地再一次焕发生机与活力。
“60%的纺织企业亏损,20%的纺织企业可以做到保本,剩下的20%才能真真正正地挣钱。”宏大特种纺纱有限公司总经理段小龙说。宏大特种纺纱有限公司始建于2001年,是杭淮工业园的一家民营纺织企业,属于挣着钱的那20%。
淮北宏远纺织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5月17日,是一家从事棉纺加工销售的民营企业,生产规模达8.5万锭。另一个数字是,公司员工已达486人,这让总经理孙浩感受到了不小的压力,他正计划着更新一批新设备。“引进新设备,提高自动化水平,可以减少用工需求。现在公司的人工成本比以前多了不少,压力越来越大。”孙浩说。
记者在调查中注意到,淮北纺织企业逆境突围、获得发展,开源节流是一种路径。
“老设备一两个月的时间才能干完的活,新设备只要一两天就够了。”在宏大特种纺纱有限公司的络筒车间,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段小龙介绍了公司新近更换的自动络筒机。这种络筒机一次可做十多个纱线品种,效率是人工络筒的4倍,而且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
转变经营理念,调整产品结构是突围的另一种路径。面对市场竞争,我市纺织企业的经营理念发生了“跟着市场走”到“跟着客户走”的深刻转变。
“以前,市场上需要什么、哪种产品好卖,我们就生产什么;现在,我们遵从每个客户的意愿,客户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孙浩说。
“无论是大客户还是小客户,无论是大订单还是小订单,只要有生意就行。当然,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们也很难有拒绝的勇气,利润薄一点、少一点,总比没有好。”段小龙说。
三
“药企出品 优质保证”。这是一家医药企业为自己的日化产品设计的宣传语。
2010年,辉克药业投入巨资,强势进入日化领域,致力于用药企的GMP标准打造高端日化产品。此后,这一业内为数不多的创新之举,帮助辉克药业拓宽了产品结构,赢得了市场竞争。
中美合作安徽辉克药业有限公司是由安徽国华投资集团与美国升阳药业公司共同投资的高科技制药企业,占地147亩,一期投资1600万美元。截至目前,辉克药业已有16种产品和设备方法申请或即将获得国家专利和国际专利。
在辉克药业的产品展示室,功能性日化产品占了“半壁江山”。辉克肤净、辉克易痘、辉克贝润、辉克沐浴露、辉克面膜……七大类,一百多种产品。“我们的每样产品都有非常清晰的定位,充分尊重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就拿牙膏来说,我们就分辉克牙膏和辉克儿童牙膏。”辉克药业总经理谢觉民说。
目前,辉克药业生产的功能性日化产品已进入我市及周边地区的大润发、家乐福等大型超市,销售情况良好。
借鉴在日化领域的成功经验,辉克药业把目光瞄向了酒店一次性用品,且已研发出相关产品。
谢觉民介绍,辉克药业利用药企标准打造牙膏、洗发水、沐浴露、洗手液、消毒净等酒店用品,力争改变酒店惯有的一次性用品模式,用实际行动落实国家节能环保的产业政策。
“我们为酒店生产的洗发水、沐浴露都是75毫升装,而且瓶子是固定的,不能倒掉。牙膏可以多次使用。这样减少了包装成本,也降低了酒店的采购成本。”谢觉民说。
对于辉克药业生产酒店一次性用品的市场前景,谢觉民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