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改进作风、访企入村专题行动系列报道之二
从“即办即结”到“标本兼治”

——我市以作风之变擦亮营商环境“金名片”

浏览次数: 作者:记者 俞晓萌 信息来源:淮北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5-10-14 08:15 字号:

一段关于“蒸汽价格”的对话,悄然推动了一场治理理念的升级。

安徽天成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位于淮北煤化工基地的一家综合性化工企业。2025年6月初,在改进作风、访企入村专题行动中,公司负责人向市领导反映了蒸汽价格偏高的问题。让他意外的是,时隔不到一个月,《淮北煤化工基地蒸汽阶梯价格方案》制定出台,蒸汽价格显著下降:“实施了蒸汽阶梯定价后,我们公司一年能省300多万元。”

从解决一个企业的问题,到破解一类企业的共性难题,这是淮北从“即办即结”向“标本兼治”转变的缩影,也是淮北以作风建设推动营商环境优化的生动体现。

过去,针对企业反映的问题,部门往往采取“点对点”协调方式,虽能临时缓解个别企业压力,却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行业共性痛点。而《淮北煤化工基地蒸汽阶梯价格方案》的制定出台,成功推动了企业用热价格的降低,惠及22家生产企业,占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66.7%,每年为园区企业减少用热成本500万元至1500万元。

如何实现从临时协调到长效惠普?答案就藏在对共性问题的扎实走访调研中。

淮北煤化工基地坚持“一线工作法”,成立工作专班,逐一走访用热企业、运营企业和产热企业,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31场次,发现园区企业用热存在“煤汽联动机制响应慢”“生产企业余热未充分利用”“用多用少一个价”等问题,同时收集天成新材料、凯泽新材料、瑞柏新材料等企业降低蒸汽价格建议12条。

在认真分析蒸汽价格偏高原因、学习先进园区公共公用工程管理运营经验做法,以及充分征求用热企业、运营企业和产热企业三方意见后,园区与市级部门上下联动,制定接入生产企业余热、优化管网布局、降低蒸汽管输价格等措施8条,最终出台《淮北煤化工基地蒸汽阶梯价格方案》。

各级各部门不满足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个案解决,不止步于“办完就行”的短期成效,而是推动从“一个问题”到“一类政策”的转变。

9月17日,《关于规范监督第三方机构协助入企行政检查的实施意见(试行)》(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正式发布,从严格第三方机构准入及协助检查事项范围、完善工作机制、规范检查行为、优化服务供给、强化日常监管等五个方面,规范监督第三方机构协助入企行政检查行为,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涉企第三方机构紧密联系着政府与企业,涉企服务好不好,直接关系到营商环境优不优。然而,我市党员干部在访企入村中发现,检查频次过高、多头重复检查、部分检查活动无执法人员参与且严重偏离合同约定等问题,加重了企业负担,干扰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为此,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落实整改工作,遵循民主性与科学性原则,由市司法局牵头起草《实施意见》,并在制定过程中多次向市直相关单位及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着力打造更加公平、透明、高效的营商环境。

专题行动期间,在解决个性问题的基础上,淮北起草制定了20余项政策制度,系统破解了用能成本偏高、涉企检查不够规范等7个共性“病灶”,真正实现标本兼治。

过去强调“事不过夜”,现在更注重“事出有因”。

淮北电商产业起步晚、体量小、底子薄,企业有产能、有品质,但缺电商思维、缺运营人才、缺渠道资源;电商平台想找合作、找货源,但对接不上门路。怎么办?

市商务局创新开展“电商助企直通车”活动,在首场对接会上邀请字节跳动殷福星和阿里巴巴1688平台郭庆两位专家,就电商平台运营规则、营销策略、流量扶持政策等内容进行培训;100余家生产企业与20余家电商企业在对接会上“双向奔赴”,企业“需求清单”与电商平台“服务清单”精准匹配。

淮北还将作风建设融入日常服务场景,推动“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延伸。

以“税企面对面”活动为例,税务部门不仅现场围绕企业涉税困难、政策争议等焦点问题开展深度对话,而且依托税收大数据建立企业“标签化”管理体系,针对科技型企业、出口退税企业、涉农主体等不同类型市场主体,量身定制“一企一策”服务方案;建立企业诉求快速响应机制,累计收集企业生产经营、办税服务等各类问题117个,办结115个,办结率达98.29%;通过优化窗口配置、推广智能办税等举措,高峰时段纳税人等待时间缩短40%。

作风转变的生命力在于可持续。而这种可持续性,正源于将“如我在诉”的换位思考内化为行动自觉。

“如果我是企业负责人,我希望政府怎么服务?”

“如果我是这家企业负责人,面对订单下滑、成本上升、转型艰难,我最需要什么样的政策?”

“如果我是这户困难家庭,面对就医、就学、就业的现实压力,我内心最期盼的是什么样的帮助?”

……

有了这份“如我在诉、如我在办”的同理心,真正把群众和企业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家事”来操心、来办好,所收获的也必将是群众和企业发自内心的信任和支持。

作风建设的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让“倾心办事”变成“本能服务”。只有带着“真感情”,才能以心换心;只有真正把企业家当“合伙人”,把农户当“自己人”,企业和群众才会说真话、真交心;只有把每一次走访,当成一次深刻的“角色代入”,才能在换位思考中触及真问题、拿出实举措。

从回应一个诉求到破解一类问题,从快速办结到系统治理,这背后是淮北作风建设格局之变,是一场由表及里、由点及面的深度进阶,淮北正试图走出一条可持续的作风建设之路。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