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淮北市自然资源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全面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淮政办秘〔2025〕13号
濉溪县、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淮北市自然资源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全面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淮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5年5月11日
淮北市自然资源领域违法违规行为
全面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配合2025年国家自然资源例行督察工作部署会议精神,进一步依法依规规范用地用林和采矿行为,提高用地用林和采矿监管能力,全面提升自然资源管理水平,推动自然资源管理秩序持续向好,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排查整治重点
聚焦耕地占补平衡责任落实情况,严控严管新增“个人买地建房”责任落实情况,侵占耕地挖湖造景、“大棚房”、违建别墅等问题常态长效监管责任落实情况,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管控责任落实情况,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责任落实情况,城镇开发边界管控责任落实情况,耕地保护全链条监管责任落实情况,矿产资源规范利用和监督管理责任落实情况,重点排查整治以下问题:
(一)借工程建设、生态修复、地质灾害治理、安全隐患治理、边坡治理、塌陷区治理、采空区治理、土地整理等各类以修复治理名义非法采矿和毁林问题。
(二)违反“临时用地、设施农用地”政策的用地,临时用地、设施农用地等管理不到位及超期未复垦问题。
(三)殡葬项目、宗教用地、侵占耕地挖湖造景、“大棚房”、违建别墅、个人买地建房问题。
(四)利用新产业新业态、农旅融合项目等建设违法占用耕地,以及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种植草皮苗木、挖塘养鱼养虾等破坏耕地问题。
(五)新增违法用地用林和非法采矿问题。
(六)耕地占补平衡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对2022年以来入库补充耕地项目新增耕地地块是否发生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违反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要求,在自然保护地、生态保护红线等禁止开垦区内以及其他不符合补充耕地来源的区域是否存在违规开垦问题;对耕地占补平衡专项整治等已整改到位问题,开展“回头看”,防止问题反弹。
(七)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以及采煤沉陷损毁问题。
二、职责分工
市林业部门负责林业相关问题的排查整改工作;市发展改革、交通运输、水务等部门负责重大项目用地的排查整改工作;市国资部门指导所属企业对项目用地情况开展排查整改工作;市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大棚房”、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建住宅问题、高标准农田建设问题的排查整改工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住房城乡建设、市场监管等部门负责个人买地建房、违建别墅、挖湖造景等相关问题线索排查整改工作。
各县区、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切实做好自然资源领域违法违规行为的摸排整改及督察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严格压实工作责任,对提供的举证资料要严格审核把关,提供举证资料的单位须对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
三、工作安排
(一)动员部署阶段(2025年5月1日—12日)。
印发全市自然资源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全面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成立市工作专班,明确任务分工。各相关部门和各县区政府要迅速行动,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工作专班。
(二)自查自纠阶段(2025年5月13日—20日)。
1. 全面摸底排查。各相关部门全面梳理本部门职责范围内所有项目的合法合规性,全面排查是否存在违法违规立项、审批用地用林和采矿行为,建立摸排台账。各县区政府同步开展本级审批项目自查,并核查辖区内是否存在违法用地用林和非法采矿行为,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2. 建立任务清单。各级工作专班对项目逐一梳理分析,找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研究制定“一问题一政策”解决方案,明晰整改责任单位和时限,形成问题底数、问题原因、责任主体、整改措施、整改时限清单。对于存量问题加快推进整改,对于新增问题立行立改。
(三)重点整治阶段(2025年12月31日前)。
1. 合力推动问题整改。各级工作专班认真研究相关政策,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监管”的原则,压实工作责任,吃准吃透政策精神,精准指导,科学施策,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全力推进问题整改。
2. 序时推进问题整改。各县区政府严格落实整改主体责任,严格按照既定的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倒排时间,落实整改任务。2025年6月底前完成整改任务的25%,8月底前完成整改任务的50%,10月底前完成整改任务的75%,12月底前,全面完成整改任务。
3. 加强督导调度指导。例行督察期间,整改进展情况实行一日一报。日常工作开展期间,各工作专班每周四下午下班前将整改进展情况报上级工作专班办公室,每月20日前将月度小结报送市工作专班办公室;市工作专班办公室每月25日将整改进展情况报送市委、市政府、市纪委监委、市督查考核办公室;市工作专班每月研判调度整改进展。
(四)总结提升阶段(持续推进)。
1. 健全日常监管机制。各县区加强日常巡查,坚持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积极探索“技防+人防”有效手段,实现耕地用途管制全覆盖。对日常发现的违法违规用地用林和非法采矿行为及时上报、及时制止。加强行纪衔接、行刑衔接、府院联动,对新增违法违规行为实行零容忍,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人事并处。
2. 健全源头预防机制。各县区政府要进一步加强日常动态巡查和监管,健全日常动态巡查制度,落实“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一线人员作用,压实镇(街道)、村的巡查责任,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建立动态巡查台账,每月20日前向市工作专班办公室报送日常巡查报告。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压实主体责任。各县区政府和市相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工作的重要论述,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充分认识开展专项行动的重大意义,采取切实有效手段,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整改方案和摸排问题台账要通过集体决策,于2025年5月20日前,经县区政府、市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签字盖章后报送市工作专班办公室。
(二)坚持台账管理,确保整改到位。以问题清单台账为依据,构建“清单+闭环”问题销号模式,问题销号率纳入责任单位目标考核,对销号率高的给予考核加分,对整改不力、敷衍整改的进行严肃问责。
(三)严明工作纪律,杜绝瞒报漏报。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县区政府、乡镇(街道)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自然资源保护新机制。加强日常动态巡查,及时报送违法违规用地用林和非法采矿行为,对工作落实不力未及时发现或对违法违规事实隐瞒不报,经核查发现的,依法倒查,顶格处理,严肃追责问责。
五、保障措施
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行动工作专班,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工作机制。对违法违规行为按照“人事并处”的原则,严肃追责问责。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人工智能等技术动态监测违法线索,提高发现和查处违法行为的能力。广泛宣传自然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及时曝光典型违法案例,畅通群众举报渠道,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监督和举报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