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健康淮北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淮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外事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0-05-13 09:43 字号:

淮政〔20209

 

濉溪县、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健康淮北行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202058

 

健康淮北行动实施方案

 

为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推进健康淮北行动,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健康安徽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皖政〔201984号)、《健康淮北2030”规划纲要》,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2022年,建立与淮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健康服务体系,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推广,重大慢性病发病率上升趋势得到遏制,重点传染病、严重精神障碍、地方病、职业病得到有效防控,致残和死亡风险逐步降低,重点人群健康状况显著改善。

2030年,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康服务体系,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幅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基本普及,居民主要健康影响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因重大慢性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明显降低,人均健康预期寿命得到较大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水平位列全省先进水平,健康公平基本实现,人人享有高质量的健康服务和高水平的健康保障。

二、重大行动

(一)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

1. 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

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实施居民健康素养提升工程。深入推进健康促进县(区)、卫生城镇、健康社区、健康家庭建设,大力宣传健康素养66等健康知识。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养成健康生活方式,掌握健康知识与技能,自觉维护和促进自身及家庭成员的健康。建立并完善市级健康科普专家库,构建健康知识传播机制。建立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绩效考核机制。在各类宣传媒体上开办优质健康科普节目,加强对媒体健康栏目和健康医疗广告的审核和监管。到2022年和2030年,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不低于22%30%

2. 实施合理膳食行动。

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机构、托幼机构、学校、养老机构等集体供餐单位配备营养指导员,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开展营养与膳食指导。开展营养与健康宣传教育,发布营养健康科学知识,鼓励全社会参与减盐、减油、减糖,引导居民减少食用高盐、高脂、高糖食品。贯彻落实《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推进食品营养标准体系建设。到2022年和2030年,成人肥胖增长率持续减缓,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分别低于7%5%

3. 实施全民健身行动。

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推广体育健身项目,为不同人群提供针对性的运动健身方案或运动指导服务。努力打造百姓身边健身组织,推动组织网络向基层延伸。着力构建市、县(区)、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完善居民身边的全民健身场地等体育设施的开放和利用,推进体医结合试点工作,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和健康服务模式。到2022年和2030年,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分别不少于90.86%92.2%,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37%以上和41%以上。

4. 实施控烟行动。

加强控烟宣传教育,加强对青少年控烟的宣传引导,鼓励领导干部、医务人员和教师发挥控烟引领作用,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烟草制品,加大违法发布烟草广告查处力度。开展无烟示范场所建设,把各级党政机关建设成无烟机关。推广12320卫生热线戒烟服务,提升规范化戒烟门诊服务能力。到2022年和2030年,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分别达到30%以上和80%以上。

5. 实施心理健康促进行动。

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加强心理健康促进,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和应对常见精神障碍及心理行为问题,科学缓解压力。健全社会心理服务网络,搭建基层心理健康服务平台,培育社会化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建立心理健康工作人员培养和使用制度,发展志愿者队伍和相关社会组织。健全精神卫生综合管理机制,完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提升到20%30%,心理相关疾病发生的上升趋势减缓。

6. 实施健康环境促进行动。

以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实施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建立环境与健康的调查、监测和风险评估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环境污染相关疾病、道路交通伤害、消费品质量安全事故等。建立完善健康城乡监测与评价体系,推进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到2022年和2030年,居民饮用水水质达标情况明显改善,并持续改善。

(二)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

7. 实施妇幼健康促进行动。

加强妇幼卫生资源配置,提高综合医院和基层医院产科和儿科服务能力。健全出生缺陷防治网络。普及妇幼健康科学知识,提倡适龄人群主动接受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加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保障能力建设。提倡自然分娩,减少非医学需要的剖宫产。倡导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全面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逐步扩大筛查病种范围。完善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和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逐步扩大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检查覆盖面。促进女性生殖健康,预防乳腺疾病和宫颈癌等妇女常见疾病。到2022年和2030年,婴儿死亡率分别控制在7.5‰以下和5‰以下;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18/10万以下和12/10万以下。

8. 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

动员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维护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引导学生从小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强化近视防控,实施中小学生视力健康状况监测,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试点。开展师生健康中国健康主题健康教育活动,推进健康校园建设。加强中小学卫生保健机构建设,按照标准和要求强化人员和设备配备。按国家标准开足开好体育与健康课程,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建立赛制稳定、相互衔接、制度配套的市、县、校三级体育竞赛体系。开展常态化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监测工作。将体育纳入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到2022年,全市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达到50%以上,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力争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到2030年,全市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达到60%以上,儿童青少年新发近视率明显下降。

9. 实施职业健康保护行动。

开展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和健康促进行动,倡导健康工作方式。开展重点行业领域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加大职业健康监督执法力度,推动用人单位落实主体责任,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优化产业结构,推广使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从源头消除、减轻和控制职业病危害。鼓励用人单位开展职工健康管理,加强职业健康监护。健全职业病防治服务网络,落实尘肺病等职业病救治保障措施。推进健康企业建设。到2022年和2030年,接尘工龄不足5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报告例数占年度报告总例数的比例实现明显下降,并持续下降。

10. 实施老年健康促进行动。

完善居家和社会养老政策,健全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打造老年宜居环境。加强老年医学科建设。推动医疗卫生服务延伸至社区、家庭,完善家庭病床收费和服务管理政策,引导家庭医生优先与老年家庭开展签约服务。完善医养结合政策,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促进慢性病全程防治管理服务与居家、社区、机构养老紧密结合。到2022年和2030年,6574岁老年人失能发生率有所下降,65岁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

(三)防控重大疾病。

11. 实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

依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团队,对高危人群和患者开展生活方式指导。全面落实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扩大高危人群筛查干预覆盖面。加强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患者指导和规范管理服务。推广心脑血管疾病防治适宜技术,县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立卒中中心和胸痛中心,提高脑卒中、胸痛诊疗等应急处置能力。普及全民应急救护知识,鼓励支持红十字会等社会组织和急救中心、医疗机构开展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加强公共场所急救设备设施的配置,到2022年和2030年,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别下降到209.7/10万以下和190.7/10万以下。

12. 实施癌症防治行动。

提高癌症防治知识知晓率,倡导积极预防癌症,推进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着眼重点癌种、高危人群,有序扩大癌症筛查范围。推广应用常见癌症诊疗规范,推进肿瘤精准治疗模式,提升基层癌症诊疗能力。加强癌症防治科技攻关。完善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按规定将符合条件的抗癌药物纳入医保目录,完善大病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降低癌症患者就医负担,完善康复指导、疼痛管理长期护理,营养和心理支持,推进安宁疗护。到2022年和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3.3%46.6%

13. 实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

预防疾病发生发展,倡导重点人群主动进行肺功能检测。探索高危人群首诊测量肺功能、40岁以上人群体检检测肺功能。为慢阻肺高危人群和患者提供全程防治管理服务,提高基层慢阻肺的早诊早治率和规范化管理率。增加基层医疗机构相关诊治设备和长期治疗管理用药的配备,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肺功能检查能力。向居民提供慢阻肺全程监控管理服务,到2022年和2030年,70岁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下降到9/10万以下和8.1/10万以下。

14. 实施糖尿病防治行动。

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提示居民掌握自身血糖状况,科学引导糖尿病前期人群通过饮食控制和科学运动降低发病风险。鼓励医护人员为糖尿病患者开具医疗和健康双处方,推进实施糖尿病患者运动干预和自我管理,指导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加强健康管理,落实糖尿病分级诊疗技术规范,促进基层糖尿病及并发症筛查标准化和诊疗规范化,提高医务人员对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早期发现和治疗能力。到2022年和2030年,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60%以上和70%以上。

15. 实施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动。

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推进新市疾控中心等公共卫生机构项目建设,加强公共卫生队伍建设,持续加强全科医生培养、分级诊疗等制度建设,健全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机制,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重大疫情应急响应机制,完善突发重特大疫情防控规范和应急救治管理办法,健全优化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等重大疫情救治机制。强化风险意识,完善公共卫生重大风险研判、评估、决策、防控协同机制,控制传播途径,落实监测、干预等防控措施,加大救治救助力度,控制和降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流行水平。提升如新冠肺炎等突发急性传染病鉴别、诊断和治疗水平,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加大对《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的宣传普及,倡导居民不食用来源不明的动物;引导居民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落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及时宣传科学防范知识。强化禽流感、布鲁氏菌病、狂犬病等人畜共患病源头治理,有效降低传染病流行水平。巩固饮水型氟砷中毒、碘缺乏和水源性高碘危害等地方病防治。规范预防接种服务管理,倡导高危人群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到2022年和2030年,以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

三、组织实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健全推进机制。

市健康淮北推进委员会负责统筹推进健康淮北建设全局性工作,指导各县区、市直相关部门加强协作,将实施健康中国行动与推进健康淮北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全面落实各项目标、指标和工作任务。各县区、各部门要把促进人民群众健康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在制定、发布公共政策时充分考虑和评估对健康的影响,实施健康审查制度。健康淮北建设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各县区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把健康淮北建设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推进工作机制,将各项建设指标量化、细化、深化,研究制定具体方案并有序组织实施。市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研究制定具体政策措施,确定年度重点工作并抓好落实。

(二)动员各方参与,凝聚建设合力。

动员全社会力量,形成健康促进的强大合力。各县区和市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清个人、家庭和社会在健康淮北建设中的作用,广泛动员各方积极参与,逐步搭建好健康建设平台,搞好服务保障工作,提升健康促进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能力水平。各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学校、社区(村)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资源,创造健康支持性环境。金融、保险等机构创新健康类产品和服务。相关行业学会、协会和群团组织以及其他社会组织要充分发挥作用,指导、组织健康促进和健康科普工作。

(三)健全支撑体系,补齐短板弱项。

各县区和市各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各项建设指标,找准存在的短板、弱项和差距,加大整、改、建力度,逐步规范,有序提升。加强财政对健康淮北行动的投入。强化科技支撑,围绕影响居民健康的因素和重大疾病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加大普法执法力度,保障健康淮北行动的落实。强化信息支撑,健全监测体系,提高疾病与健康监测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推动部门间、区域间共享健康相关信息。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推进健康淮北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巩固省级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推进城市管理和城市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精细化。持续提升城市形象与环境面貌,争创国家级卫生城市,提升城市卫生保洁水平。全面强化城市道路、城市绿化、城市亮化、城市水体等建设、维护和管理,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四)推进医防融合,增进群众健康。

建设市级大卫生健康中心,集疾病预防、采供血、医疗物资储备、120指挥调度等 “预防-指挥-控制-治疗全链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落实两包三单六贯通,加强医疗和预防职能相融合,推进医疗机构从以治病为中心向预防为主、提供全周期健康服务转变。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重大疾病和疾病康复中的重要作用, 推进市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在基层建设工作站,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开展以乡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卫生技术人员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重点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和诊疗方法。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推动中医药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提升居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进一步巩固健康脱贫成果。

(五)注重宣传引导,营造建设氛围。

加强健康淮北行动的宣传推广、舆论监督、科学引导和典型报道。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知识宣传,引导群众树立和增强健康意识,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强化舆论引导,大力宣传建设健康淮北、促进全民健康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加强政策解读,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提高群众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健康淮北建设的良好氛围。

(六)开展监测考评,强化主体责任。

监测考核评估由市推进委员会统筹领导,专家咨询委员会提供技术支撑。推进委员会办公室每年形成总体监测考核评估报告,经推进委员会同意后上报市政府并通报县区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并适时发布。2020年开展试考核。主要健康指标纳入各级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内容,综合考核结果经推进委员会审定后通报。

 附件:1. 健康淮北行动考核指标框架

2. 健康淮北行动部门任务分解表

3. 健康淮北行动推进委员会主要职责及成员名单

 

 附件1

 

健康淮北行动考核指标框架

 

序号

指标

基期

水平

2022

全市目标值

1

人均预期寿命(岁)

77

77.7

2

婴儿死亡率(

3.3

≤.3

3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4.5

≤.5

4

孕产妇死亡率(1/10万)

10.98

≤0.

5

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的人数比例(%

——

≥—居民达到

6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20.56

≥0.

7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

——

≥—

8

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

——

≤—慢性病

9

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人)

2

2.6

10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

29.3

27.5

11

建立并完善健康科普专家库和资源库,构建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

——

实现

12

建立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绩效考核机制

——

实现

13

产前筛查率(%

38.71

≥8.

14

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

98.34

≥8.

15

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覆盖率(%

55

≥5

16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

——

≥—

17

符合要求的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课率(%

——

100

18

中小学生每天校内体育活动时间(小时)

——

≥—

19

寄宿制中小学校或600名学生以上的非寄宿制中小学校配备专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00名学生以下的非寄宿制中小学校配备专兼职保健教师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

——

≥—

20

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的中小学校比例(%

——

≥—

21

接尘工龄不足5年的劳动者新发尘肺病报告例数占年度报告总例数比例(%

——

下降

22

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设老年医学科比例(%

——

≥—

23

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

50

≥0

24

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

50

≥0

25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比例(%),村卫生室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比例(%

——

10070

26

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90

90

 

 

 

 

 

 

 

 

 

 

 

 

 

 

附件2

 

健康淮北行动部门任务分解表

 

序号

重点行动

责任部门

1

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

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医保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科协、市红十字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2

实施合理膳食行动

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教育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3

实施全民健身行动

市文化旅游体育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总工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4

实施控烟行动

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医保局、市总工会、市烟草专卖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5

实施心理健康促进行动

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市医保局、市残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6

实施健康环境促进行动

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市卫生健康委、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民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7

实施妇幼健康促进行动

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医保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8

实施中小学健康促进行动

市教育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委宣传部、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团市委、市红十字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9

实施职业健康保护行动

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医保局、市总工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0

实施老年健康促进行动

市卫生健康委、市民政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市医保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1

实施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

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医保局、市红十字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2

实施癌症防治行动

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医保局、市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3

实施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行动

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医保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4

实施糖尿病防治行动

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市医保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15

实施传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动

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林业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医保局、淮北海关、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红十字会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附件3

 

健康淮北行动推进委员会主要职责

及成员名单

 

一、主要职责

统筹推进《健康淮北行动实施方案》组织实施、监测和考核相关工作。按年度研究部署行动推进的重点任务,并协调推动县区及各相关部门工作落实。根据疾病谱变化及医学进步等情况,对健康教育和重大疾病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研究提出指导性意见,并适时调整指标、行动内容。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成员名单

 任:    市政府副市长

副主任: 程荣华  市政府副秘书长

   市卫生健康委主任

   市教育局局长

   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

 员: 郝海文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市委网信办副主任

   市发展改革委(粮食和储备局、能源局)市委军民融合办专职副主任

   市教育局副局长

   市科技局(外国专家局)四级调研员

陈言超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

   市公安局副局长

许胜利  市民政局副局长                 

王春强  市财政局(国资局)总会计师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朱成文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

   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周向众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副局长

丁道杰  市交通运输局二级调研员

陈若军  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吴亚军  市水务局总工程师

   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

   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董宏超  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四级调研员

   市林业局副局长

王献文  市医保局副局长

郑万峰  市扶贫局副局长

张友明  市总工会副主席

卢子浩  团市委副书记 

丁丽徽  市妇联副主席

   市科协副主席

马俊辉  市残联副理事长

   淮北海关副关长

   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副经理

   市红十字会办公室主任

推进委员会下设专家咨询委员会,由相关领域专家、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和社会知名人士代表若干名组成(具体人员由推进委员会按程序确定);市政府副秘书长程荣华(兼任)、市卫生健康委主任张辉(兼任)、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王雅琳任专家咨询委员会秘书长。

三、其他事项

推进委员会办公室设在市卫生健康委,承担推进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做好与爱国卫生有关工作的衔接。办公室主任由市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王雅琳兼任,办公室成员由推进委员会成员单位有关科室负责同志、专家代表等担任。推进委员会成员因工作情况需要增加或调整的,由推进委员会办公室提出,按程序报推进委员会主任批准。推进委员会设立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实施健康淮北行动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