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泥塑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淮北市文化旅游体育局 发布时间:2025-05-13 16:48 字号:

淮北泥塑又称传统泥塑,是中国历史上较为悠久的民间艺术的一种,是指以泥土为原料塑造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工艺。一般是将泥土加水,揉匀,捏制成各种泥坯,阴干后涂上底粉,最后进行彩绘。

淮北泥塑的用料十分讲究,一般选择质地细腻且带有黏性的泥土, 经得起摔、打、揉、搓,为了保持用泥的柔韧性,有时候还会在泥中加入棉絮、纸或者蜂蜜。泥塑一般有四个步骤。第一步:制子儿,指制出原形,用捏、雕等手法做出大样,进行初步修改,晾干;第二步:翻模,指把泥土压在原形上印成模子;第三步:用模子印压泥人泥坯;第四步:着色,一般是先上底色,然后进行彩绘。

在淮北的庙会和集市上,经常可以见到泥塑挑子或者推车,摆放着泥塑叫卖。这些泥塑作品中的人物多来自民间传说或者小说戏曲,有的内容反映本土劳动人民日常生活形象的,作品造型逼真,深得人民群众的喜欢。2008年,淮北泥塑入选淮北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4年6月,入选安徽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李正卿作为安徽省民间艺术传承大师提名人、省级非遗项目的传承人,其作品造型洗练、浑厚丰满、活泼生动、色彩明朗,同时吸收淮北石雕、木雕、皮影、年画等艺术的特点,简练不失精细,艺术表现力强,富有乡土气息。被人们誉为“泥塑李”。他的代表作有淮北相王庙中的相王造像,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七人群雕泥塑《伟大胜利》,纪念淮海战役胜利65周年的《支前》、抚琴演奏《广陵散》的嵇康,还有《竹林七贤》《桃园三结义》《岳母刺字》《张果老倒骑驴》《巾帼英雄谱》《除恶务尽》《斗酒诗百篇》等。

李正卿的祖父和父亲均从事庙塑艺术,他的泥塑技艺来自家传。从20世纪50年代末起投身泥塑艺术,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泥塑的传承、发展与保护工作。他建立了淮北市民间艺术研究院民间泥塑传习基地,开馆授徒,他的作品多次入选安徽民俗文化节展览,吸引了很多民间艺术爱好者参观和学习。淮北市各级文化部门通过多种方式予以宣传、推介,在举办的一些大型活动也多次展示了淮北泥塑,周边地区的多所高校和中小学学校也发动师生,定期到传承基地接受李正卿、李建东的泥塑艺术教学,使得淮北民间泥塑艺术得以传承和发扬。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