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建市六十五周年系列报道之三
变“起跑跟跑”为“并跑领跑”
——我市以创新引领激活发展新动能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创新“一子落”,发展“满盘活”。创新不仅是引领发展的首要动力,更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柱。要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关键变量在科技,根本出路在创新。
日拱一卒,聚微波而终成汪洋之势。我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成功创建省级创新型城市,孕育了陶铝新材料等一批世界领先的技术、企业和高科技项目,搭建一流科创平台、引育一流科创人才、打造一流科创生态,把制约发展最大的“短板”锻造成追赶跨越的“跳板”,不仅重塑了传统产业的竞争力,更培育出新兴产业集群,彰显出科技强市的硬核实力,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澎湃动能。
聚势而强,搭建一流科创载体
聚焦产业与科技的结合点,我市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推进高技术成果转化,做好科技创新大文章,力促产业向新而行、求质而进。曾经的“黑灰煤城”摇身一变,成为“创新高地”。
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投资15.2亿元,集科技创新、企业服务、人力资源、大数据、政务商务等功能于一体的市科创中心建成投用。安徽高等研究院淮北分院、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淮北分中心等创新平台挂牌运营,创建“绿色和精准合成化学及应用”重点实验室等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华润金蟾药业“中药配方颗粒”重点实验室、理士新能源院士工作站等88个省级创新平台,赋能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淮北市的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让企业“唱主角、挑大梁”,推动研发大投入、成果大转化、效益大提升,激活了创新发展的“一池春水”。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向“新”而行中做大做强。
走进位于淮北高新区的银邦(安徽)新能源材料科技公司,信息化设备运行有条不紊。“我们的产品精度,能够稳定在0.01毫米,处于业界领先水平。”该公司总经理张秀清说,随着年产35万吨新能源用再生低碳铝热传输材料产能释放,企业2024年产值突破10亿元。
安徽科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与中科院微生物所合作,全细胞生物合成关键医药原料中间体——熊去氧胆酸,并实施产业化;和安徽大学合作开展的项目,将实现胆红素的高效绿色规模化生产。
起势而进,推进高技术成果转化落地
推动技术和成果从“纸面”到“地面”,是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关键一招。
全球规模最大的60万吨乙醇生产装置建成运营,银邦年产6万吨复合材料用铸轧带材等重点项目投产见效。攻关固态锂电池新技术的安徽理士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通过技术创新进一步扩大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从而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
为创新合作拓展,我市联合开展“专家企业行”产学研对接活动,主动邀请高校院所专家教授来淮深入企业实地考察,让专家教授与企业负责人和基层一线技术职工,就解决技术难题进行深入交流,并在交流中发现更多合作机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3月19日,安徽“双创汇”安徽大学走进淮北暨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成功举办,激光焊接机器人智能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等5个校企项目现场签约,安徽大学——淮北万特人工智能联合研发中心揭牌。
加强创新合作,汇聚科创合力。我市先后与中国科大、上海交大、安徽大学、大连化物所等大院大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高标准建设临涣化工园区中试基地。近三年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930项、完成企业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384.95亿元,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47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547家。
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在产业发展壮大中,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为此,在做好传统产业的同时,全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新材料、绿色食品四大重点产业发展。积极做大“新三样”,引导企业开展“三首”产品研发应用,并在技术创新、财政金融和推广应用等方面给予支持。
乘势而上,梯队培育英才荟聚
各类人才在淮北大展才华,激活创新一池春水,以人才支撑产业,以产业吸引人才,淮北实现了“以产聚才、以才促产”的良性循环。
我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推动产业转型发展,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厚植“淮才必遇”“淮才优遇”沃土,全力打造“引育留用”人才发展生态,同时坚持以产聚才、以才兴产,推进人才集聚与产业发展互融,成就了一大批产业“帅才”、科创“英才”、智造“匠才”,引导青年人才为高质量发展建设提供澎湃动能。
安徽果力智能创始人、香港中文大学淮北籍博士刘阳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开发出AI商用服务机器人、AGV自动搬运工业机器人、AI软体机械手,实现产业化和市场化。
蓝蓝科技(安徽)有限公司主营五轴机床核心功能部件及数控机床零组件。公司负责人80后的刘义明说,从汽车零部件到新能源再到航空航天等领域,公司实现关键零部件产品自主研发,打破原先对德国和日本的进口依赖。
青年“农场主”曹建强荒山里探索养殖,用12年时间打造了千亩生态农业基地,年营业额突破2000万元。
打造“淮北人才日”特色品牌,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将10月17日定为淮北人才日,集中开展政策礼遇、合作签约、表彰激励等6大系列,高层次人才座谈会、选树优秀人才、产业人才交流论坛等15项特色活动,以一座城的名义和专属节日方式礼敬人才,充分营造全社会重视人才、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
牵头制定市3.0版人才政策任务落实清单,抓好配套政策制定和责任落实,推动出台《淮北市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淮创新创业实施细则》《淮北市人才购房补贴实施细则》等配套文件,制发人才政策礼包5期32条,加大宣传解读力度,让人才政策走出“文件柜”与人才见面,提升政策知晓率和影响力。
产才融合,“双招双”引同频共振。我市聚焦重点产业、重点领域、重点任务需求,研究制定人才淮北行“1+10+N”工作方案,推动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深度融合、同步开展、互促增效,开展“淮”梦而来“锡”上加喜长三角(淮北)“双招双引”恳谈会、“淮”梦而来,“彭”程万里徐淮产业协同人才协作恳谈会、铝基新材料产业人才论坛等市级重点活动30场,带动各级各部门开展各类人才对接交流活动400余场次。
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向“新”而行、以“质”致远的淮北,正奋力用好创新这“关键一招”,持续激活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