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政策解读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市文化旅游体育局 发布时间:2022-01-28 09:29 字号:

本实施计划由市文旅体局起草,市政府办公室印发。

一、政策背景和依据

全民健身关乎群众健康和生活幸福,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规定:国务院制定全民健身计划,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年以来,全民健身计划实施周期与每5年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同期并形成制度。2021年7月18日,国务院印发了新周期《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我市《实施计划》于2022年初印发。

二、制定的意义和考虑

制定《实施计划》是贯彻《全民健身条例》和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要求,也是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重要保障。“十三五”期间我市全民健身工作成效明显,但仍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不充分、不能满足群众的多元化需求等问题。本《实施计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健身需求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问题导向,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完善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惠及城乡、公平可及、特色突出、保障有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服务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五个淮北”。

三、起草和编制过程

2021年4月初启动《实施计划》编制调研工作。7月23日,市政府分管领导主持召开全民健身工作会议,听取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关于《实施计划》编制设想,并向与会单位征求《实施计划》起草意见。10月初形成《实施计划》初稿。通过多渠道征询意见,先后形成征求意见稿、专家论证稿和送审稿。

公众参与情况:2021年11月16日,《实施计划(征求意见稿)》在市文旅体局官方网站公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截止2021年12月16日,无修改意见。

专家论证情况:2021年12月9日,市文旅体局组织召开《实施计划(征求意见稿)》专家论证会。邀请市人大代表、市政协代表、在淮高校教授、国家级裁判、律师等专家参加。与会专家认为充分结合淮北实际,站位高、落点实,对于加快体育强市建设,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推动十四五期间淮北市全民健身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风险评估情况:2021年12月 22日,市文旅体局对《实施计划》风险点集体讨论后形成报告,报市委政法委审核。市委政法委审核结果认为:《实施计划》 “风险可控,风险等级为低风险”。

征求意见及公平竞争审查情况:2021年12月2日和12月16日两轮征求28家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意见,两轮中26家单位无意见,2家提出 3条修改意见,予以采纳。12月23日我局对《实施计划(征求意见稿)》进行了公平竞争审查,征求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意见,认为《实施计划》不涉及市场主体经济活动的相关情形,符合相关要求。

合法性审查情况:2021年12月9日,安徽北方之光律师事务所对《实施计划》出具了法律意见书,认为内容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2022年1月14日市司法局出具了合法性审查同意意见。

2022年1月25日,市政府以淮政秘〔2022〕3号文号印发《淮北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

(特别说明:已履行征求意见、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公平竞争审查、合法性审查等程序,经领导同意后印发,未经政府会议审议)

四、工作目标

坚持与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和《安徽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相衔接,结合淮北实际,制定本行政区域《实施计划》。

到2025年,建成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惠及城乡、公平可及、特色突出、保障有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 42%以上,新增体育场地面积60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2.6平方米以上,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1.1块,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名,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达到92%。带动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3亿元。

五、主要内容

《实施计划》全文包括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三个部分。其中第二部分为主体部分,共十一条,从场地设施建设、活动开展、科学健身指导、体育产业发展、传承体育文化等方面,不断提升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第1-3条为场地设施建设方面:通过规划引领,补齐全民健身设施短板,实现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新建或扩改体育公园和公共体育场馆共计9个以上;提升公共体育场馆智能化水平,落实低免开放和针对特殊人群的优惠政策,推动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体育场馆对外开放;推进体育与商业综合体融合,探索体育设施社会化建设运营。

第4-6条为活动开展方面:加强设施建设,做好后勤保障,强化沟通协调,承办好安徽省第六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常态化举办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打造品牌赛事活动,加强与徐州群众体育项目交流;针对农村居民、老年人、残疾人、少数民族等重点人群,开展各类体育活动。

第7-8条为科学健身指导方面:建成科学健身指导中心5个并提供常态化服务,每年开展基层体质监测和健身指导;加强体育社会组织建设管理,提供专业体育服务。

第9-10条为体育产业发展方面:扩大与全民健身相关的各类产业规模,争创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发展特色产业,打造一批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和品牌项目。

第11条为传承体育文方面:通过宣传引导普及全民健身文化,加强传统体育项目发掘传播和体育文化对外交流。

六、创新举措

1.借助大型赛事提升办赛水平和对外形象。以承办省第六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等高规格赛事活动为契机,加强城市体育设施建设,打牢办赛基础,提升承办大型综合性赛事活动和高规格赛事的组织能力和水平,积极对外宣传淮北形象。

2.开展特色健身活动打造网格化活动体系。关注重点人群和各年龄段群体的健身需求,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活动,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培养人人热爱健身的终身运动习惯。

3.依托资源优势助力体育产业发展。依托地域人文特色和体育资源禀赋,积极发展体育旅游、体育用品制造、体育服务综合体等新业态。结合塔山石榴文化旅游节、段园葡萄采摘节、黄里杏花节等,推进体育旅游发展。加强烈山体育用品产业基地、汽车自驾营地等重大项目建设。以红色旅游资源为依托,打造红色骑行线路;以湖泊湿地为依托,打造国家级体育公园,进一步提升户外活动营地等体育服务综合体品质。

七、保障措施和下一步打算

1.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完善立体化、多层次、广覆盖的宣传平台,让全民健身的理念深入人心,使更多人参与到健身活动中来。

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人才培养,促进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人才互通共享,鼓励退役运动员参与全民健身工作。

 

解读部门:市文化旅游体育局

解 读 人:井道理

政策咨询电话:0561-3029316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