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基层运转-执行落实情况】​淮北市多路径提升市域社会治理水平
释放基层治理效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浏览次数: 作者:记者 傅天一 信息来源: 淮北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3-04-21 09:11 字号:

作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近年来我市紧盯市域社会治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注重释放基层效能,致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格局,市域社会治理能力及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连续两年被评为安徽省平安建设先进市。

转变过去条块分离、粗放管理的模式,创新在基层社区网格内推行“1个网格党组织+1个红色业委会”的工作模式,实现管理全方位、无缝隙、全覆盖。全市组建网格党支部或党小组,按照每个居民小区(自然村)300户至500户的标准,通过单独组建、联合组建的方式,成立网格党支部或党小组782个,覆盖率达80.2%;成立红色业委会,推行网格党组织成员与红色业委会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

建立领导干部、在职党员和机关单位到社区(行政村)“三报到”机制,全市256家市县两级机关单位、400余名县级以上领导干部和1.8万余名在职党员,就近到居住小区或包保村报到,累计办实事10.2万件。在此过程中,推出“流动办公桌”“一家人工作法”“智慧党建e平台”等20多个服务群众党建品牌。

推动自治重心下沉,在乡村探索建立“党小组+理事会”治理模式,在符合条件的村民小组或自然村建立党小组或党支部,同步建立村民理事会,使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村民理事会充分发挥协商议事作用,形成了“党建搭台、村民自治、群众受益”的乡村治理新格局。实施民生实事代表票决制,政府在民生领域的决策与群众“急难愁盼”需求精准对接,民生项目开始由“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

整合综治中心、信访中心、人民调解中心等,打造多元纠纷调解中心,推行“一站式”服务,推动矛盾纠纷“最多跑一地”,实现市、县、镇、村全覆盖。打造“徐度刚百姓说事点”、婚姻矛盾调解五步法、“一家人”工作法、邻里矛盾调解“一杯茶”等多个特色调解品牌,群防群治队伍达15.2万余人。畅通群众来信来访渠道,打造“党建+信访”品牌,依法依规化解信访积案,做到接访不走过场、写信真管用。

将社会治理关口前移,把工作重心从治标转向治本、从事后治理转向事前预防,确保把矛盾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积极创新重大项目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在决策前采取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方式,进行经济效益和社会稳定风险“双评估”。2020年以来,共对306件重大项目决策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有效预防因决策不当引发的社会矛盾。

我市着眼解决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和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创新“三先三后三分离”“破产和解”模式,圆满解决11万套房地产“难办证”历史遗留问题,近30万群众受益。此举入选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