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粮食能源安全-执行落实情况】田地托管稳粮高产——濉溪县创新推进农业生产“大托管”维护粮食安全

浏览次数: 作者: 记者 吴永生 王晨 通讯员 李莹 信息来源: 淮北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2-12-15 14:58 字号: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在高基点上实现粮食生产新突破,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支撑。

濉溪县作为全省首批农业生产“大托管”示范县,创新探索集体托管、统专结合、降本增效、稳产共赢的农业生产“大托管”模式,着力解决“地由谁来种”“地怎么种”“怎样种好地”等核心问题,不仅实现了稳粮高产,还为维护粮食安全“添秤加磅”。

生产托管托给谁?——企业接手,农户收入有保障

冬闲时节,濉溪县五沟镇庙前村76岁的村民邵思仁每天都要去田里溜达一圈,瞅瞅小麦长势,看看自动喷灌的小喷头,能灭虫害的小飞机,还有小型气象站和土壤墒情仪。这些让邵思仁感到新奇又喜欢的事物,是土地托管公司——中化现代农业带来的新设备。

庙前村存在土地细碎分散现象。“一麦一豆”,村民种了大半辈子地,一到农忙季节就犯愁,因为自家的耕地过于分散,费时费劲不说,收割、晾晒等生产成本高。

2021年下半年,庙前村通过“小田并大田”,把全村6524块“巴掌田”整合成1块万亩高标准农田,引入中国中化旗下中化现代农业安徽有限公司进行托管,使得大型机械化耕种将以前十多天才能完成的作业量压缩至2天,有效解决了“细碎化”小田制约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难题。

“我们与中粮集团、益海嘉里等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及种粮大户组成产业联合体,实现产供销一体化,打通农业全产业链。”中化现代农业安徽有限公司濉溪区域中心经理周海庭说,依托濉溪县国家级制种大县优势,公司坚持良田粮用,发展智慧农业,打造优质原粮生产基地。

“土地碎片化带来耕地效益低、生产成本高等问题,已无法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再加上青壮年外出务工,老年人无力耕种,且多年来相邻地沟界划分时有纠纷。通过‘一村一块田’改革后,农业生产交给企业托管,乡邻们省心又放心。”庙前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张锋说。

依托中化现代农业成熟的市场资源、先进的种植技术等优势,再借助高标准农田示范园建设项目,庙前村实施了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种植,解决了农户分散经营等问题。中化现代农业还提供技术服务,从产前到产中、产后的全程“保姆式”农事服务,庙前村彻底告别千百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靠天吃饭”的局面。今年夏收时,张锋还代表全体村民在合同上果断签字,把村里50万公斤小麦良种交给五铺农场托管,让农户增收更有保障。

像庙前村一样,今年10月中旬,濉溪县百善镇丁楼村党总支书记兰勇与北大荒农服集团小岗区域中心总经理陈胜利签订垦地合作战略协议,以每亩1000元的流转金托管该村万余亩农田。除依托大企业托管外,濉溪县还通过成立为农服务中心、种植合作社,创新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今年成立的濉溪县供销社田丰为农服务中心拥有各种农业机械120余台(套)和近9000平方米综合管理库房,通过科学的管理运营模式,为农户开展生产托管、代销代储等相关服务。2022年,田丰为农服务中心农业生产全托管面积1.43万亩、半托管面积1.63万亩、菜单式托管面积1800亩。

生产托管靠谱吗?——全程服务,耕种管收都不愁

秋收时节,在濉溪县韩村镇大李村,一台台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一棵棵玉米被吞进机“肚”内。一会儿,金灿灿的玉米棒如同瀑布般“涌”入早已等候在一旁的农用车厢内。

往年这个时候,在田间辛勤劳作的村民李言,如今却悠闲地站在地头当起“甩手掌柜”。因为他的土地交给了大李村专业种植合作社托管。

今年上半年,大李村在丁家和尹家两个自然庄进行试点托管。生产托管开始推广时,村民还普遍存在顾虑,担心村合作社履行合同不到位、服务质量打折扣,害怕托管不靠谱。

对此,大李村“两委”干部分头到两个自然庄做群众工作,把农业生产“大托管”意义和提供哪些服务讲给群众听。在党员、群众代表带动下,丁家、尹家两个自然庄共有1920亩土地实行生产托管,涉及农户160户。

按照托管合同,大李村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对土地实行规模化经营、科学化种植、机械化作业、专业化服务,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保姆式”托管服务,实现降低生产成本、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一降两增”目标。

“村合作社统一经营,把握‘耕、种、管、收’这四个环节,每个环节都由村合作社精心组织。”大李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丁刚给记者算起了经济账:比如在“管”方面,群众每亩打药工时费7至10元,合作社统一安排每亩只需5元,再加上生产资料集中采购、农机作业统一调配,每亩地能节约180元至200元成本,加上科学管理,亩产提高约10%,可谓一举多得。

同大李村一样,濉溪县四铺镇大曹村的村民也当起了“甩手掌柜”。秋收期间,大曹村粮食种植大户张跃民在田间地头看着忙碌的联合收割机,望着眼前丰收的景象,笑得合不拢嘴。

张跃民的开心不仅因为农业生产丰收,更在于村里开展“大托管”。夏种之后,大曹俊程合作社和村民签订协议,对村民的土地进行耕、种、管、收全程托管。

“有了‘大托管’,从种到收,我都不用再劳神,省心省钱,可以安心地当个‘甩手掌柜’了!”张跃民对记者说。

“村里14136亩土地已经全部和合作社签了托管协议。有了村里的统一组织,原本半个月才能完成的秋收,现在一个星期就可以结束。”大曹村党总支书记兼俊程合作社负责人冯宾说,合作社整合村里的农机资源,组织了30台收割机,统一调配参与秋收,效率大幅提高。

“开展农业生产托管,在实现粮食稳产增产的同时,把农民从土地劳作中解放出来,有效解决了农民外出务工、在院照顾病人的后顾之忧。”四铺镇党委书记孙超表示,下一步,将加大推广力度,让农业生产托管在全镇各村落地开花。

生产托管长久吗?——降本增效,三方共赢活力足

秋高气爽,晴空万里。濉溪县双堆集镇施刘村许庄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晒场上,八九位社员正在忙着搭建钢构网箱,用于存放今秋收获的玉米。

在当地,村民们津津乐道秋收新鲜事,还有大豆和玉米“牵手”之后的收成情况。大豆和玉米“牵手”,指的是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看到有记者前来采访,社长陶强放下手中的活,高兴地迎了上来,掰着指头算起了今年秋季丰收账:在今年夏种中,合作社的1400多亩土地全部实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收割后经实际测产,玉米每亩达511.5公斤,套种的大豆每亩达128公斤,其中玉米比去年增产约75公斤,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茬豆”增产目标。同时,还享受到国家每亩300元的大豆套种专项补贴,秋季纯收入超过100万元。

施刘村许庄有58户农户300多名村民,耕地面积1417亩。年初,村民陶强提出一个大胆想法,建议以许庄为单位,成立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全庄每家每户的土地全部入股,并由合作社统一托管,提高机械化在农业生产全过程的耕、种、管、收效率。

此建议一出,当即赢得群众赞同。通过对各家各户的土地丈量,许庄58户村民代表将1417亩土地全部入股合作社。陶强也被推选为合作社社长。

在合作社的办公室,陶强向记者提供的一份农业生产“大托管”合同文本显示,“作为甲方的施刘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把许庄1417亩土地全部托管给乙方双堆许庄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由其整合成一块大田进行规模化经营。”里面还附着经过挨家挨户走访宣传后,征得按有58户村民代表红手印及每户具体地亩面积的同意书。

合作社理事长许立超是一名离任老村干。他介绍说,土地托管后,村民每亩土地保底分红为1000元,然后每年核算一次收益情况,去除种子、农药、化肥、机械、工资、固定资产投入和贷款利息等费用开支,剩余收入按入股的地亩数再次分红。

此外,合作社还采取自愿方式,从部分合作社成员中筹集55万元资金,整合了4台大型拖拉机、5台联合收割机和1架植保无人机,用于合作社农业生产,规定农业生产机械作业与人捆绑在一起,燃油由合作社统一购置,一般劳动强度每人每天支付报酬60元,中等劳动强度每人每天支付报酬120元,高强度劳动每人每天支付报酬200元。

现在,许庄往年大大小小几百个田块全部并成一块地,群众的土地只体现在入股丈量的一串数字中。户与户之间的地垄沟不见了,不合理的田间生产路被复耕了,不能种植农作物的低洼地和小沟被填平了,如此又新增34亩耕地,总地亩数达到1451亩。其中,新增的耕地每年可为合作社增加集体收入4.5万元以上。

许庄37岁的村民于志东,在浙江瑞安一家机械厂务工十余年,谈起托管后的好处,他通过电话告诉记者:一家3口人6亩地,靠种地满打满算每年纯收入不过5000元。现在,每年夏秋两季约一个月的收割、耕地、播种等农活时间,就不用再回家了。这样一来,一个月六七千元的务工收入也不会少拿。

像于志东一样,许庄有几十名劳动力常年在外,土地入股后省去了往返家中的农忙时间和来回车费,做到更加安心在外务工挣钱。

“农业生产托管在降本增效的同时,既提高了合作社经济效益,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让农户从中受益,达到了合作社、村集体、农户三方共赢目标。”双堆集镇施刘村党总支书记于浩说。

截至11月底,濉溪县累计完成“小田并大田”超14万亩,田块平均面积由2.2亩增至9.4亩,全县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超过20万亩,全部服务粮食作物。

“实施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节本提质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濉溪县农业农村局局长黄从俭表示,下一步,濉溪县农业农村部门将结合实际,固化好经验好做法,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通过“大托管”破解“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等问题,将这一改革创新成效不断放大,逐渐形成新的发展动能,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