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淮北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 淮北市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2-01-27 15:56 字号:

淮政秘〔20223

 

濉溪县、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淮北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淮北市人民政府     

2022125日     


淮北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

 

为加快推进体育强市建设,根据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和《安徽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 年)》,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发展目标

2025年,建成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惠及城乡、公平可及、特色突出、保障有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 42%以上,新增体育场地面积60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 2.6平方米以上,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1.1块,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名,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达到92%。带动全市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73亿元。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出台《淮北市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各县(区)人民政府制定本辖区公共体育设施专项规划,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实现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构建处处可健身的高品质运动空间,补齐群众身边健身设施短板。新建或扩改建濉河公园、南山公园、雷河公园等5个体育公园,新建相山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烈山区文体中心,数字化升级改造市体育馆、濉溪县体育馆、杜集区全民健身中心等4个以上公共体育场馆。新增280公里健身步道,完成42个镇(街道)全民健身场地器材补短板项目,推进农村地区体育健身设施提档升级,促进公共体育资源均衡布局。(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教育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市数据资源局,县区人民政府)

(二)提升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服务水平。推进市、县(区)公共体育场馆智能化改造,推动社保卡一卡通在公共体育场馆的应用。提升公共体育场馆服务水平,实现健身便利化、运营智慧化、服务人性化、管理专业化。切实落实低免开放政策和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优惠政策,在节假日、全民健身日等免费开放。促进学校体育场馆规范有序开放,推动企事业单位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市教育局、各企事业单位、县区人民政府)

(三)探索体育设施社会化建设运营。拓展商场+体育建设模式,以万达、国购、吾悦、中泰等商业综合体为试点,加入类冰雪、电竞、攀岩等新型运动健身设施,积极开展群众参与型、体验型体育赛事活动。将市体育中心打造为城市文体综合体,贴近市场需求,提供多元产品,丰富服务内容。推动体育设施供给市场化、项目设置灵活化,提高社会运营管理体育场所水平,更加有效地满足群众多样化体育需求。(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县区人民政府)

(四)承办好安徽省第六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和体育设施建设,打牢办赛基础。落实经费保障、场馆使用、接待安保、交通电信等,做好后勤保障。加强与省体育局等部门的协调沟通,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全力做好赛事组织、赛风赛纪等工作,办成安全、精彩、节俭、高效的体育盛会。(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市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其他成员单位,县区人民政府)

(五)丰富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供给。常态化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行走大运河全民健身健步走活动、社区运动会、三级联赛。打造全国广场舞公开赛、中国淮北拉丁舞标准舞全国公开赛、淮海经济区青少年足球精英赛、化家湖自行车赛、龙脊线越野徒步赛等品牌赛事。积极培育濉溪县农民篮球赛、相山区广场舞、杜集区千人腰鼓、烈山区冬泳等县区精品赛事。加强与徐州群众体育项目交流,促进全民健身事业协同发展,开展足球、篮球、羽毛球、门球、广场舞、棋牌等项目系列赛事。(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市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其他成员单位,县区人民政府)

(六)关注重点人群,培养终身运动习惯。开展重点人群体育活动。加强农村居民、老年人、残疾人、少数民族体育,定期举办农民篮球赛、农民运动会、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比赛等赛事活动,开展中老年人门球、残疾人康复体育等。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经常性开展职工、妇女体育活动,推行广播体操和工间健身。开展驻淮部队军民联欢友谊赛等系列赛事活动。开展青少年运动技能培训,促进青少年掌握1—2项以上运动技能,养成终身运动习惯(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市委统战部、市直机关工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县区人民政府)

(七)推进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常态化。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建成科学健身指导中心5个,实现市县(区)两级科学健身指导全覆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推动科学健身指导中心实现常态化服务。把社区卫生服务站等基层医务人员与晨晚练点社会体育指导员纳入科学健身指导队伍。推进科学健身指导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家庭,每年开展基层体质监测和健身指导9000人以上。市县(区)两级每年开展《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等级达标测试活动。(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市卫生健康委,县区人民政府)

(八)加强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建设管理。加强体育社会组织的扶持和监管力度。推进体育总会建设向镇街延伸,推动县区成立老年人体育协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积极发展单项体育协会、俱乐部和社区健身团体。加大政府向体育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力度,鼓励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政府购买服务。鼓励和规范体育协会和体育俱乐部进校园提供专业体育服务。加强各级体育社会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把运动项目推广普及作为单项体育协会的主要评价指标。(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县区人民政府)

(九)争创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积极推进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创建工作。扩大与全民健身相关的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场馆服务、体育培训与教育、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和销售等产业规模。加快推动以社保卡为载体的居民服务一卡通在体育公共服务领域中的应用,充分释放市民体育消费需求,激发体育消费热情。(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县区人民政府)

(十)推进体育特色产业创新发展。推进建设烈山体育用品产业基地、体育服务综合体、汽车自驾营地等重大项目,大力扶持已落户的沃盛体育、名启体育、名德体育、海众体育等体育用品生产企业,形成产业集聚效益。结合塔山石榴文化旅游节、段园葡萄采摘节、黄里杏花节等,发展体育+旅游新业态,促进体育与文化、旅游、养老、健康等产业融合发展。以东部山地为依托,精心打造皖北川藏线;以红色旅游资源为依托,打造红色骑行线路;以湖泊湿地为依托,打造国家级体育公园,进一步提升户外活动营地等体育服务综合体品质。(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县区人民政府)

(十一)传承体育文化加强对外交流。加强宣传引导,充分运用新媒体等手段,普及全民健身文化、宣传科学健身理念,营造全民健身氛围。加强传统体育文化推广,推进武术、空竹、健身气功等传统项目六进活动。丰富体育文化产品,充分发掘利用淮北地域文化特质,打造具有时代特征、体育内涵、淮北特色的体育文化产品。以体育赛事活动和体育旅游为平台,开展多方位体育文化交流。积极融入长三角地区、淮海经济区体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市委宣传部、市民政局、市传媒中心,团市委,县区人民政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对全民健身工作的全面领导,积极发挥各级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的作用,推动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县(区)政府要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纳入推动共同富裕工作内容、纳入政府目标绩效管理考核、纳入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纳入乡村振兴计划。(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市文明办、市农业农村局、市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其他成员单位,县区人民政府)

(二)壮大人才队伍。畅通各类培养渠道,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人才培养,加大对体育管理人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全民健身志愿者的培训力度,建立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人才互通共享机制,鼓励支持退役运动员从事全民健身工作。形成多元化的全民健身人才培养体系和科学评价机制。(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区人民政府)

(三)加强安全保障。加强对各类健身设施的安全运行监管,定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整治。确保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开放服务达到防疫、应急、疏散和消防安全标准。建立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安全防范、应急保障机制,执行一赛事一方案制度。加强游泳、滑雪、潜水、攀岩等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安全管控。落实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责任单位: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市公安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应急管理局,县区人民政府)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