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哥”的别样暑假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淮北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6-08-17 09:27 字号:

 

  一个多月过去了,虽然挣的钱不到1000元,可朱嘉庆坚信,这个暑假他过得非常充实。

  “这是我第一次凭自己的双手挣钱,终于体会到什么是自食其力了。”8月12日,在杜集区段园镇牛眠村,身材瘦小的朱嘉庆告诉记者。他认为,只有这么磨砺自己,自我加压,才能锻炼得更加强大。
  此前,有网友将朱嘉庆的暑假经历发到网上后,被不少门户网站转载,其“励志哥”的绰号也一时风靡。
  父母的期盼 他一直铭记于心
  前阵子,1997年出生的朱嘉庆查到了自己的高考录取信息:成绩500分,被蚌埠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录取。那一刻,他是幸福的——他和家人的多年努力,得到了第一份回报。
  “相对城市的孩子,我的生活从小就很单调,也很独立。”对他来说,童年的记忆,最多的是忙碌的父母,每天放学回家时紧锁的大门,和他守在门口的等待。经常,他会在等待中入睡。无人陪伴的成长,将他磨砺得更加自立。尤其是升入高中,年龄的长大,见识的增长,更是让他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不易。
  而他的父母,是淮北大地最常见的那种农民:农忙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面朝黄土背朝天,费尽心血伺候着庄稼。农闲时,上工地,打零工,不放过任何增加收入的机会。可因为各种原因,他们的勤劳,并没有给这个家庭带来多少改善。
  腰肌劳损,腰间盘突出……而父母因多年操劳留下的病根,和谈及自己那殷切的目光,朱嘉庆一直铭记在心。
  不一样的暑假“励志哥”收获颇丰
  高考成绩出来后,他没有像同学那样宅在家里,或结伴出行寻找着诗和远方,而是用从生活费中“抠”出来的部分存款,从街上买来捕鱼的网兜和饵料,骑上那辆吱吱作响的破旧自行车,守在村口的河塘边。
  牛眠村周边有不少因采煤形成的塌陷水域,渔业资源丰富。一个多月来,他每天傍晚下网,守到半夜才回家,第二天一早再收网,炽热的气温,疯狂的蚊虫,茂密的草丛,将他“折磨”得皮肤黝黑,浑身是包,两腿遍布血痕更是家常便饭。
  这还没完,捕的鱼攒够一定数量,朱嘉庆还要将它们和从自家田里摘的毛豆角运到街上,摆摊设点卖个好价钱。毛豆角过季了,他还曾到附近的一家早点店打工,早上四点半到岗,守在滚烫的炉火边一碗接一碗地冲着鸡蛋汤。
  截至目前,靠自己的双手,他攒下不到1000元。而他的收获却远不止于此——被网友誉为“励志哥”,容易怯场的性格也有了很大长进。减轻了压在父母身上的重担,更是让他有了为家庭尽责的骄傲和自豪。
  汇聚众人之力助四千余人圆梦大学
  “小伙子你太厉害了,区里已经为你申报了自强之星。希望你能不忘初心,一直保持着这份质朴和勤劳。”8月12日,在共青团杜集区委书记高鲲鹏的带领下,团市委副书记沈慧星一行来到朱嘉庆家中,实地了解他的家庭情况。除了朱嘉庆,当天上午,他们还走访了当地其余3名申报“爱心圆梦大学”基金的“准大学生”。
  每年暑假,经过十年寒窗苦读,我市都会有数以千计的高考学子金榜题名,其中不乏手捧大学录取通知书、却为入学学费发愁的寒门学子。当他们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还有一群爱心人士守在他们身旁,“用爱心圆梦大学、让信仰点亮人生”:从2006年至今,希望工程“爱心圆梦大学”行动共募集助学资金2400多万元,救助贫困学生4100多名。
  为了让朱嘉庆等圆梦大学,还有一群人在冒着酷暑奋力前行。
  希望工程“爱心圆梦大学”行动由团市委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工商联、市文明办、市扶贫办、市慈善协会、市希望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共同开展,目前已经进行到审核阶段,工作人员和志愿者正在对申报人员逐一进行入户走访,以确保每笔爱心资金都用在实处。据介绍,今年该行动的重点资助对象为今年被全日制本科录取的特困学生。在符合资助条件的前提下,对全市贫困村和建档立卡的扶贫对象还将优先资助。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