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中共淮北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发布时间:2024-02-26 09:21 字号:

夏商时期,市境属徐州。公元前 21 世纪,助禹治水有功而成为商部落首领契的孙子、商汤十一世祖相土为进一步向东扩张,由商丘迁徙至此,作为别都,此后山即为相山 , 城即为相城。商汤伐桀,灭夏建商,

相城仍属徐州所辖。周武王伐纣更商分封诸侯,以纣王兄微子启代殷,立国号宋,相属宋。

公元前 588 年至前576 年期间,宋共公瑕为避水患,曾将国都由睢阳(今商丘)迁至相城。

战国时期,齐、楚、魏于公元前 286 年灭宋,相归楚国。

秦始皇二十二年(前 225),设相县(今淮北市相山区)、铚县(今临涣镇),同属泗水郡,郡治在相城。

汉高帝四年(前 203),改泗水郡为沛郡,郡治仍在相城。

元狩六年(前 117),设梧县(今杜集区石台镇梧桐村闸河以西),属沛郡,改梧县为吾治。

地节元年(前69),梧县改属彭城郡,后改属楚国。王莽篡汉后,尽易天下郡县名,改相县为吾符亭,沛郡改为吾符郡。

西汉黄龙元年(前 49),置竹县,县地古竹山(今烈山区孤山),属沛郡。

东汉建武二十年(44),改沛郡为沛国,国都仍在相城。梧县先后改属楚国、彭城郡国。

三国时,相城属魏,相县和铚县先后属汝阴郡,归豫州。梧县仍属彭城郡国。

西晋太康二年(281),复置沛国,建都相县。东晋皇室南渡,相县先后归赵、前燕,归属屡有更易。梧县先后属后赵、前燕、前秦的彭城郡。

太元八年(383),淝水之战后,梧县无恢复。

南北朝时,相县先后归属宋、北魏、北齐,属徐州沛郡。

北齐天保七年(556),废相县为相城乡,属符离县,铚县归梁时改为临涣县,北魏时改为涣北县,北齐时复称临涣县。

东魏武定五年(547),析临涣郡置白掸县(今濉溪县百善镇)和涣北县(今濉溪县柳孜秦古城村),隋大业元年(605),白掸县并入临涣县。是年,侨置定陶县(今烈山区赵集山西村)。

隋开皇三年(583),废竹邑县,并入符离县。唐武德四年(621),侨置诸阳县(今烈山区赵集山西村),撤销临涣县并入宿州。市境分属徐州之萧县,宿州之符离县、临涣县、蕲县。相地渐趋衰落,成为边远闭塞之地相城孜。

五代时,隶属与唐代略同。北宋元丰五年(1082),本地分属宿州之符离县、临涣县、蕲县,徐州之萧县。南宋时,长江淮河以北沦为金地,本地分属宿州之符离、临涣、蕲县,徐州之萧县。

元初,本地分属徐州之萧县,宿州之符离县、临涣县、蕲县。

至元二年(1265),撤临涣县,并入宿州,本地分属徐州之萧县和宿州领辖,直至明清。

民国元年(1912),市境分属宿县和萧县。抗日战争时期,市境先后归属宿西县、萧宿永县、萧县。

民国三十七年(1948)11 月,市境解放。

1949 年 6 月,市境分属华东局皖北行政公署宿县和萧县。

1953 年 2 月,市境分属濉溪县和萧县。


(来源:淮北年鉴  2020)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