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半城山水 打造宜居生态
——我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综述

浏览次数: 作者:■ 记者 陈洪 通讯员 俞晶娜 信息来源:淮北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8-11-12 08:59 字号:

行走在东湖宜园,抬头便是湛蓝的天空,低头可见清澈的河水,还有不时映入眼帘的河塘、生态水系,让人有一种身处江南水乡的错觉……这是我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

自2014年我市被省政府列为安徽省第二批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市以来,我市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核心,着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城市水系连通工程、强化水生态保护及修复、打造水景观和传承水文化,全力构建人水和谐的自然生态,城市面貌和生态水平得到全面提升,一幅“水在城中、城在水中,依山傍水、滨水而居”半城山水半城绿的诗意画卷徐徐展开。

高位推动守护生态底色

山川秀美,关键在水。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作,成立了由水务、环保、发改、财政、林业、国土等部门为成员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每年制定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作要点,明确各部门职责,密切协作配合,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和建设合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还多次深入施工现场检查指导工作,现场办公,帮助解决拆迁、资金、土地等实际问题,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重点工程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为推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工作顺利实施,我市编制了包括《淮北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淮北市水资源保护规划》《淮北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淮北市湿地保护与发展规划(2017-2030)》等一系列规划和方案,形成了水生态文明规划体系,确保了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箭无虚发打好水利战役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布局,绝非“纸上画画、墙上挂挂”,必须通过一个个实实在在的项目,将憧憬化为现实。

为此,我市实施了城市河湖连通工程等一系列水利工程,初步构建了健康和谐的水生态体系,确保了重要河湖生态水量得到保障,维持了河湖的生态和环境功能。

实施城市河湖连通工程,完成南湖、东湖、绿金湖、乾隆湖等采煤沉陷湖泊综合整治,形成总库容约6100万立方米,调蓄库容约3900万立方米。实施城市河湖水生态修复工程,建设老濉河生态环境整治、南湖生态修复、绿金湖治理等工程,尤其是绿金湖治理后,形成可利用水域1.16万亩,总蓄水库容达3680万立方米,是当前全国地级市中面积最大的人工内湖。

实施水污染防治工程。整治黑臭水体,水污染防治效果显著,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66%。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杜集区完成水土保持项目5.24平方公里,烈山区完成水土保持项目2.06平方公里,超额完成省水利厅下达的水土保持目标考核任务。

深入人心开启绿色新生活

水是生命之源、发展之基。享受水生态滋润,更要不遗余力地守护水生态。

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水十条”各项要求,深入贯彻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

我市先后制定印发《淮北市水资源管理办法》《淮北市节约用水管理办法》《淮北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强力推进水资源管理工作。至2017年末,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4.422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47.6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9.8立方米,全面完成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年度考核目标任务,在2017年度考核中位居全省第一。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必须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积极支持。为此,我市结合“世界水日”“中国水周”等重大节点,通过报刊、网络、电视、微博、微信等多种渠道,宣传水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和成果,倡导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理念,在全社会形成了良好的节水、惜水、科学用水和保护水生态环境的氛围,公众参与成为推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力量。

 

扫描二维码随身看资讯

热点新闻